? ? ? ? 說我到底是內向型還是外向型呢?從文中提供的那兩個指標去對照,各50%:我平時從生活中獲得的啟發以自己思考為主;而聊天很多時候能“越聊越嗨”,對于有些話題卻愿意做個傾聽者。
? ? ? ? ? 我應該算是復合型吧,至少現在。
? ? ? ? ? 其實,在學生階段有為期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我被老師界定為:“內向,文靜”的學生一枚。好吧,細想想還真是,曾經在晨讀感悟中提及過。在特別熟的人面前我是個能放得開的愛笑的妹子,但是陌生人面前卻不愿去袒露自己,總是披上一層保護衣。
? ? ? ? 很多時候,我還是蠻享受內向,帶來愛內思、內審的一種思維方式。我能邊騎車腦中邊思考解決掉一些難題。回家的那條長長的路上,我獲得了很多靈感,比如這次的作文題目怎么破,對于某一個題目我怎樣寫出龍頭鳳尾,豹身又怎樣去充實。有時,那個內思的時刻會穿插到一個人獨處的諸多片段。
? ? ? ? 那個內向的我不喜歡去扎堆,凡有熱鬧不愛去湊,寧可一個去呆坐,專注于我自己。可是意識到內向的弱處時,內心也有過小抓狂:明明我有想法,可總是擔心說出來不對;明明人家唱歌還不如我,可是人家敢沖出去;明明私底下我說得可溜了,可是上場了咋就差那么多呢;明明是你做的好事,最后被別人當人情;明明我自己真得忙不過來了,可還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求助;明明可以說“NO”,卻怕下別人面子。……內心再有波瀾,哪怕思想斗爭斗出個天崩地裂又有啥用,事實什么都沒變化啊。如果沒有實際行動的改變,就只能自苦了。
? ? ? ? 人有時需要對自己狠一點,與其坐在那邊去想,去糾結,不如做出實際行動去改變:首先,正視自己的不足,跳出“思維的舒適區”;然后去練習,練習自己不足的事,走出“行動的舒適區”;在人前展示自己不足方面的練習,沖破“心理與情感的舒適區”。
? ? ? ? 咱又不懶,也不怕出丑了,一顆勇敢的心,還有什么可畏懼的呢?
? ? ? ? 有壓力了,心理還不夠強大的時候,我有阿Q精神勝利法啊,后來會更理性地去看待壓力,把它當作上天歷練我的一份禮物。
? ? ? ? 既然怕發言出錯,或者會卡住,我就多練習、多說,把想說的先寫下來,開始可以寫逐字,當已經突破那層畏懼的心理,更關注說的精煉和質量時,寫關鍵詞。在各類教研活動中,我從剛開始時的充人頭派,成為教研中發言的先鋒,積極思考,大膽說出來,讓我每每思考更深入,發言更獨到。
? ? ? ? 既然我缺維生素“N”,缺啥咱補就是了。有余力的時候,幫點我能做到的忙可以,權當鍛煉。真忙了,對不起只能say“NO”。你要說什么,或者不開心,不好意思,你明知道我這么忙,還來找我,那么我們還是不要這么好了。哦,原來我們只是一般般的關系啊,那就更不怕了,與其我忙得不可開交,你閑成狗。還是讓你自己去忙吧。其實,大多數人請我們幫忙,都還是挺拎得清的。會挑你不太忙,或者請你在忙好之后再相助。對無謂的人說“NO”,對沒有余力的事說“NO”,不要怕什么不好意思,跟我來,張開嘴巴:“對不起,我幫不了你”。勇敢說出來,是不是也沒啥。喜歡你的不會因此就討厭你,不懂你的管TA干什么。
? ? ? ? 不知道怎么跟人相處,畏懼社交?不怕,勇敢點,也簡單點,展現真實的自己就好。真誠可以打敗一切。害怕的時候,多練習就好。
? ? ? ? ? 當你敢于走出自我設限的樊籬,敢于去突破,敢于去做那些曾經“害怕的事”,還有什么可怕的呢?當你去做的時候,原來就是這樣啊。內向的我也可以。
? ? ? ? 我有勇敢的外衣,內向怕什么!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