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衛視的閭丘露薇采訪余華時說,我看你寫的《兄弟》的上部哭了個稀里嘩啦,一眾讀者也哭了個稀里嘩啦,你當時寫作時是個什么狀態呢?余華說,我也哭了個稀里嘩啦。而我沒哭。
上高中時集體看《暖春》,絕大多數同學都哭了個稀里嘩啦,只有極少數的男生沒哭,因此解鎖稱號“刀槍不入”。沒哭的人中也有我。
而今晨,于上班的路上,聽著歌,想了想,竟濕了眼眶,遂記錄下來。
《紅樓夢》第二十六回至二十八回初。
話說一日寶玉正閑著無事,信步來到了瀟湘館,剛聞到一縷幽香,便聽得黛玉的一聲長嘆: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于是寶玉便進門與黛玉調笑一番。
正說笑間,突然聽說老爺叫他,于是寶玉疾忙趕回自己的住處換衣服。結果是被寶釵的哥哥薛蟠騙去喝酒,因怕寶玉拖延便撒了個慌。
而黛玉那邊卻不知此事,一天沒聽到任何消息,于是為表示關心晚上特意來到怡紅院看望寶玉。
結果當晚,慣使性子的丫鬟晴雯與碧浪拌了嘴,正沒好氣,剛要入睡,寶釵卻趕來。正在抱怨三更半夜也不得睡覺時,卻又聽到了叫門聲,于是便動了氣。
黛玉知道丫頭們愛使必一陣子,于是又高聲叫道:是我,還不開呢!
晴雯偏又沒聽出來,但又怕得罪人,于是喊道:憑你是誰,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
想到寶玉,想到一個丫鬟也能將她拒之于千里之外,再聯想到自己孤苦伶仃的身世,不覺哭了出來。
當晚沒怎么睡好。
恰好第二天有重大活動,又怕來遲了惹人恥笑,于是連忙梳洗。
到了聚焦地,一眾人都忙著說笑,一旁的黛玉卻因心情不佳不知該說些什么,于是轉身來到葬桃花的地方,一邊哭一邊唱出了那首著名的《葬花詞》。
誤聽到這番唱詞的寶玉,想到黛玉如今的花容月貌,想到將來她也會無處尋覓,想到其他人和自己都會有那樣的結局,既而想到斯處、斯園、斯花、斯柳過后又不知當屬誰姓,于是也放聲大哭。
黛玉還當是誰,一瞧卻是寶玉。
但因生昨晚的氣轉身便走,可巧寶玉看到了黛玉,于是以“只說一句話”為由讓黛玉停下了腳步,于是展開了這一番懇切的表白。
脂硯齋看了這段表白后點評道:我阿顰之惱,玉兄實摸頭不著,不得不將自幼之苦心實事一訴,方可明心以白今日之故。
“既有今日,何必當初!
當初姑娘來了,那不是我陪著頑笑?
憑我心愛的,姑娘要就拿去,我愛吃的,聽見姑娘也愛吃,連忙干干凈凈收著等姑娘吃。
一桌子吃飯,一床上睡覺。
丫頭們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氣,我替丫頭們想到了。
我心里想著:姊妹們從小兒長大,親也罷,熱也罷,和氣到了,才見得比人好。。。
寶玉是個情種,黛玉再怎么使性子,也能給予理解、包容與體諒。
但世間的情種有幾個?
又有幾個才貌如黛玉的女子?
世間佳人無論是否情愿,最后都會遭遇“一朝春盡紅顏老”,像黛玉這樣的絕世佳人卻還要面臨“花落人亡兩不知”的境遇。不免令人唏噓。
人如此,家族亦然。
莫說一個人,就是當年國運昌盛、萬國來朝、、威加海內、舉世矚目的唐朝,如今不也改朝換代了嘛。
如果事先就知道悲劇的命運,聰明如黛玉的女子該做作感想呢?
會不會盡棄前嫌,趁悲劇還沒發生時,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呢!
當年,陳之昂站在幽州臺上曾如此吶喊: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今讀《紅樓夢》至此,也不禁如此發聲:
親愛的姑娘啊!
趁我看你時還會臉紅,趁你還沒有發福,
讓你我都好好珍惜彼此,以免留下什么遺憾。
待以后我見你時不再臉紅,我可能就沒現在這么愛你了。
P.S.:當時聽的歌是鄭鈞的《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一切全都全都會失去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你的眼淚歡笑全都會失去所以我們不要哭泣所以我們不要回憶過去所以我們不要在意所以我們不要埋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