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好玩游戲的人,第一次網絡里互動,把手機攝影的接力完成。好像比較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是自己隨時隨地都在做的事情,就欣然地接受了,謝謝邀請我的滿娘。
由于不喜歡挑戰的詞匯,也更替為邀請。因有了連續七日的心理提醒,便促使了自己更細致地尋找與留意生活,可缺少文字闡釋卻不是我圖文同在的習慣,就像遺失掉了某段記憶。
彌補————“照片背后的故事”。
第一張,2月13日,臘月二十八的日子,陽光正好,過年的前奏演繹著市中心堵車的旋律,統一路從南堵到北,半個小時坐了兩站地過了兩紅燈路口,忽然接電話要花,我說外面堵車,回去也要久點,他說沒事周圍轉轉。我就放棄去取花的事,下車往回走的間隙,遇見了飛揚的五星紅旗…………十多分鐘走回店里,可是要花的男子卻走了,我便又再走一遍過場似的,把剛剛經歷過的等待時光,重新開始。
第二張,2月14日,情人節的傍晚,去西門加氣站的一旁送花,女兒送媽媽的情人節花束,出來后抬頭的瞬間,那個角度迎入眼簾的高層,如此挺拔,氣勢恢宏。
第三張,2月15日,除夕的上午,繼續勞作,看著一地的枝干葉子,不經意時,視線停留在自己的手上。過了一個鮮花節日,便成就了蹉跎歲月的手。
第四張,2月16日,去大嫂家玩,愛養魚的大哥襯了兩個充氧的大魚缸,哆啦A夢和大雄雖然很小,卻貼在魚缸的玻璃上顯得很乍眼,他們兩個在側面,身體向著天花板的方向,我靠著魚缸向下拍,大雄的身后是桌面上的電視插排。
第五張,2月17日,爬了一個小山包,一層一層的沒有播種的小菜園,土是泥濘的,小路都是堆積的已經凝固的雪坨兒,爬到最上方,驚擾了一窩棲息的麻雀,撲拉啦地全飛了…………拍下海中的劉公島,也是我小時候每個寒暑假的常住地,因為那里有姥姥,長大了,姥姥不在了,劉公島就變成了近在咫尺的遠方…………下山時,腳下一滑,摔到地面呲溜地下去了幾步路,戰戰兢兢地重新站立。
第六張,2月18日,下雨了,上午空中有些紛飛的雨絲,經過偌大的停車場,卻在一旁的非車位的區域,花壇中看見了它,同是車,同是被人類需要的,可偏偏沒有它的一席之地…………被拋棄時,世界也顛倒了。
第七張,2月19日,下山時,放棄了常規的那條路,選了主路西邊的一條小路,邊走邊看西的方向,一座山的北邊,有山根下依然空蕩蕩的泥土地面,有未拆的排排的二層老房子,是我孩童時期存留的影像物,依然健在,還有不遠處高高的現代建筑物,那里掩埋了小學放學后圍觀平房養猴的記憶…………第一次上的學,叫南山小學,小伙伴上學下學經常一起圍著山根穿越的土路,似有似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