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的意志力和生存能力。
有句話叫抑郁的人活在過去,焦慮的人活在未來,這也是精神分析中所說的大部分人都在神經癥水平,即活在過去或未來的沖突中。因為有沖突,所以有動力。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也是焦慮多于抑郁。擔心孩子身體不好,擔心學習不好,擔心他們以后的交友、就業、個人安危等等。小到走路要看路,大到品行是否端正等等,所謂的父母總有操不完的心。
暑期很快過去,即將迎來今年的九月開學。昨天看到一篇央視新聞文章,講的是前兩天一些父母帶孩子看心理門診/精神科門診,原因是面對孩子的厭學或拒學行為,家長們束手無策。開藥、做治療、做咨詢,孩子們不去上學,父母們就給他們安排了新的任務,按流程忙碌起來,只為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看到底下有一個評論是這么寫的:當下這個社會不適合養孩子。
這句話也打動了我。
雖然我們都知道影院觀影的效應,大家都站起來看電影,但站著的人也都心知肚明:很累,但沒人敢坐下或躺下。在雞娃這件事上,也有人到了一定程度選擇了稍微躺平,接納現狀、順其自然,父母心大一點,不去糾結孩子的學習成績,但這樣的人畢竟還少。
這兩天搬家,叫了幾次貨拉拉,每次都能聽到司機師傅們的傾訴,說有時跑車價格低到了1.5元/公里,真的不想跑,可又真的得吃飯。
如果社會病了,人還是要保留一些清醒。不那么左也不那么右,就盡量活在當下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