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那期《奇葩說》的辯題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不是一種美德?”。
作為一名《奇葩說》的忠實粉,這是我看《奇葩說》以來,最正經的一個辯題。
不是說其他的辯題不正經,而是說這是個打專業辯論會出的題,因為太過于正式和大范圍了,像《奇葩說》這樣一個重流行的節目,卻感談那么正式的題,我是第一次見,也可以看得出導演們的用心和想傳達的一些思想。
之所以會寫這一期辯題的文章,是因為我個人對“不給別人添麻煩”有很深的感受。
也因為康永哥和羅振宇都說得太好了,他們的總結總能把辯手的辯論上升一個高度,讓你的眼界會更加的廣闊和開放,簡單來說,腦洞會更大。
一、自己能做的事就不要麻煩別人了
我對“不給別人添麻煩”這幾個字尤為深刻,因為這是常伴我這20幾年的一個信條。
雖說是信條,但我卻不懂得平衡,找不到支點,往往是失衡的。
為什么會這么說?
因為我不知道“什么時候給別人添了麻煩”和“我不想給別人添麻煩”。
農村長大的我,多少都比其他人懂事,從小就懂得看別人的臉色行事,所以對于我來說,麻煩別人和求人幫忙沒什么區別。
我臉皮薄,有時實在需要別人幫忙,開口問了,看到人家一臉的為難,往往都是算了,還是不要讓別人為難吧。
久而久之,我也不再輕易開口找別人幫忙,很多事都自己獨立完成。
這樣的結果,導致我現在的性格是,一找別人幫忙就感覺在給別人添麻煩。
我媽是個很堅強的女子,我是親眼見過她為了撐起一個家而寧愿自己打兩份工讓我和哥哥姐姐上學,再苦再累也極少伸手向別人求助的。
我唯一見過她向別人借錢的一次就是我交不起學費沒有書讀了,她才不得已問鄰居借錢,并且承諾很快還回去。后來,她真的省吃儉用的用最快的時間還上了。本來就生活拮據,還要省吃儉用,這情形可想而知。
媽媽文化程度小學,但卻比誰都堅強、硬朗,所有的苦都往自己肚子里吞,從不抱怨也從不愿麻煩別人。
這是媽媽從小用行動教導我的一件事:凡是不要求人,求人不如求己,自己能做的就不要麻煩別人。所以我現在的性格跟個女漢子一樣。
很多朋友都說我內心很強大,那是因為我有個同樣內心很強大的媽媽。
二、謝謝你默默地幫我解決了麻煩
有一件事,我一直記在心里沒有說,是因為千言萬語都不能表達我的感謝。
我真的很感謝我的大學同學們,在我出事住院期間的幫忙。
很多事我沒有開口,他們已經默默的在為我解決困難了。這是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
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的生命,我還得以好好的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因為你們默默地幫我解決了麻煩,拯救了我,不求回報,不問緣由。
我要特別感謝娟姐,我記得當時檢查的時候,跟她通了個電話,她問我現在怎么樣,手術要怎么做,要多少錢,夠不夠?不夠我這可以刷信用卡。
我當時打給她只是心里很難受絕望想放棄了,她短短的幾句話已經讓我淚流不止。
人生啊,得如此一知己,足矣。
還特別感謝輝哥,他在我住院期間,每天都來看我,我任何的要求他都會盡量滿足我,以至于我媽媽到現在都還記得他,每次我說去找他玩,我媽都叫我帶只我們家養的雞過去。
他們真的是一群很好很善良的人,我常常在想,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高考后可以選擇其他更好的學校讀書,我會不會離開?
我的答案是,我還是想選擇我現在的這間大學。因為大學的這一群同學都讓我感覺很溫暖,感情很深厚。
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奮斗,一起相互幫忙,一起嬉笑怒罵建立深厚的感情,這是學習環境教育再好也換不來的,這是我一生的無價寶,所以我特別珍惜大學同學的友情。
因為他們默默的幫忙,默默地幫我解決了麻煩,反而讓我更加記住了這份情。
我是個很別扭的人,很多情意我都會記在心里,但卻不容易說口,所以總給人感覺很冷血無情、沒心沒肺不懂得感恩,其實我只是不知道怎么用說出來,口才不好怕說錯話。
在我心中,口說是無憑的,或許寫文才能把我心中所想的全部寫出來一半吧。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我能用什么方式報答他們呢?
大概,是我好好活著,常常跟他們聯系,知道他們的一些近況,了解他們遇到的困難,盡力幫他們解惑,是我唯一能報答他們的方式吧。
因為他們是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而且還是那么無私的付出,真的讓我很感動。
我只想用一句話:我一直在,有事可以找我。
一些簡單的行為讓社會有了暖意,有人情味了,關鍵還是不問緣由,默默幫忙了。
三、你不給人添麻煩的樣子讓人很難接近
認識我很久的人應該都知道,我有個特別執拗的性格,就是答應了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不管多小的事多久的事,我都會牢牢記住,然后盡力做到。所以,我從來不輕易承諾,哪怕是一件小事,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
他們都說過于我較真的樣子很難相處。因為我這從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樣子,讓人很難接近。
你什么事都自己搞定了,別人想通過幫忙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讓彼此的人際關系更親近,我卻直接把這條路封死了。
什么事都自己一個人搞定了,讓人感覺在你身邊沒什么事可以干了,感覺自己是多余的。你不給人添麻煩的樣子很難讓人接近。
閨蜜會跟我說,你要給人家機會幫你忙,這樣才能讓人家靠近你。
朋友會跟我說,不要總自己扛著,累了就要學會求助。
知己會跟我說,不要把我當外人,有困難就跟我說。
我不習慣向別人提要求,對朋友更不會,也很少開口要求什么,借用孔子的話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能我太過于拘謹了,總給人一種距離感。我常常懷疑自己這樣的做法是不是好的,我是不是做錯了,用錯了方法?
四、不給人添麻煩,該不該上升到美德的高度?
美德,是我小學書本上出現的詞,以前我們常聊這個話題,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他變成了“老派”的代名詞。
它真的已經過時了嗎?還是我們明知道它很重要,卻選擇視而不見。
康永哥說,我們已經淪落到覺得美德高不可攀的地步了。這是我很失望的一件事情。就是當你達不到的時候,你就把它推得遠遠的,把它放到神龕去說,那個東西很棒,可是跟我們沒有關系。
康永哥的結辯,直擊了馬東的那句我們何必把事情淪落到美德的高度。
是啊,什么時候我們已經不開始談論美德這件事了?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每個人都在談論“自我”這個詞,自我實現,自我價值。。。都在強調個人的價值,真的已經很少很少有人再去談德智體美了。
我不知道,該不該把不給人添麻煩放進美德的名單里,但至少我們要有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心,這是一個人識相該有的處事方法。
雖然,不給別人添麻煩,給有一種很強烈的距離感和謙恭,但人跟人之間的關系,如果超過了該有尺度,就是給別人添麻煩,就會讓人為難。
康永哥說:
我對麻煩的界定很簡單,就是你要拿捏你跟那個人的人際關系,超越那個人際關系,你就給別人添麻煩,不要做出超越人際關系的請求。
美德是值得追求的事,因為你終究會因為美德而得到寧靜。
美德為什么叫做美德,因為美是比較而來的,美德是與別人同在的,
當你跟你孩子說起美德這件事,不會讓孩子覺得你過時,
你沒有把美德放在心里,你給別人添了麻煩。所以一個有自制能力的人,他就會想到這不是我家,這是公共場合,我們要遵守公共場合的規矩。
他沒有把別人放在心上,他覺得美德不重要。
敷衍了事的做法,這會成為讓更多人自私自利的狀況,沒有美德社會將更加冷漠。
如果我們心中懷著對美德的一絲向往,我們將來死掉的時候,我們心里會比較寧靜。
其實,不給人添麻煩該不該上升到美德的高度已經不重要了。但能確定的一件事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件好事。
題外話:
本來這篇文要早點寫好發表的,畢竟要蹭一下熱度嘛。可是最近拖延癌癥晚期,耽誤了。但就算out了,也想說說自己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