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談判,其實談判就是一種溝通,一種雙方之間通過交流達成協議的過程。雖然僅僅是交流,但卻不同于尋常的交流,正如《麥肯錫教我的談判武器》一書中所說的,談判是一種讓對方采取己方所期待行為的手段,這就是談判,它既屬于溝通也不同于溝通。高杉尚孝先生的一書正是從溝通談起,引申進談判的哲學。這些談判技巧十分簡潔,卻也十分有效。筆者最初拿到書的時候雖然草草翻完,卻感受不深甚至連下筆寫這篇文章都有些艱難。但是,也許是機緣巧合,最近兩周連續(xù)有了多次機會參與了公司的談判,才讓我真正體會到什么才是談判的實戰(zhàn)。
與高杉先生所在的日本不同,在中國商業(yè)上的談判是更具江湖氣息。談判多不在森嚴的會議室,高端的辦公樓,而是通過酒桌來進行。在中國的談判過程中,地點往往是酒店或者餐廳,選一間較為安靜的雅座,雙方分賓主落座,坐好先不進行談判的內容,而是賓主寒暄,就算是不認識的人都會裝作是老朋友一樣,寒暄結束,主人征求客人意見點菜,等佳肴上桌,賓主開始對飲,當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雙方已經微醺的時候談判才正式開始。這就是中國酒桌上的談判文化,無論談判成與不成這頓酒卻是要喝的,講究的是一份買賣不成仁義在的道義。但是,雖然國界不同,文化各異,談判的邏輯卻是相同的,現在我借助高杉先生的這本《麥肯錫教我的談判武器》說說中國酒桌上的談判哲學。
在酒桌上,因為中國文化與酒的緣故,即使是兩個素昧平生的人在一起也會有一種相識的感覺,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如何能夠表達善意就顯得非常重要,正如筆者在所經歷的與商業(yè)銀行的談判中,要讓雙方都感受到,對方在尊重己方各方面的利益,并會換位思考讓大家覺得自己的做法很公平,并相信對方企業(yè)會按照協議條款照例執(zhí)行。表達完善意就 需要開始進入明確的談判階段,其實為什么需要談判,大多數時候就是雙方沒有經過詳細的溝通,至少一些條款沒能達成協議。如果是會議室內的談判完全可以拿出條款一條條的商議敲定,但是在酒桌上事情就沒辦法那么簡單,沒辦法用圖表、用PPT、用文件去展示自己的觀點。這個時候邏輯金字塔就顯得更加的重要,要通過純粹口頭的表達,以明確的主張、翔實的論據、以及兩者明顯的相關支撐關系在不侵犯對方底線的過程中,不斷微調修正以達到共鳴。
但是知易行難,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企業(yè)想和銀行達成合作,他想向銀行尋求就是資金或者專業(yè)的金融技術支持。而對于銀行而言,銀行需要的是什么呢?是存款、是貸款、是賬戶。這個時候雙方就不可避免的產生了矛盾,供給與需求是不匹配的。這個時候按照高杉先生的觀點,則需要盡可能地降低表達的抽象度,首先,要通過與對方的對話,盡力尋找雙方的利益共同點和共識所在,以利益共同點為基礎尋找談判的突破口。其次,雙方既然開始談判,原先的文件與條款肯定存在一定的異議,這個時候就需要書中說的BATNA方案,通過酒桌的方便用敬酒,聊天等方式試探對方的底線和訴求,盡可能的收集對己方有利的信息。第三,在遇到對方有明確拒絕意見的時候保持足夠的冷靜,努力地尋找能夠提高自己談判力的要素,并逐步運用SCQA分析方法,分析對方的需求,從而尋找有利的突破口進行突破。第四,在雙方已經達成一致之后,要站在對方的視角,為對方考慮,尋求一種一致行動幫助對方取得對方公司內部的同意與一致。
在具體策略領域,則可以選擇在合理范圍內的高目標,通過有技巧性的讓步,并通過己方的讓步尋求對手方也一步步的讓步,從而盡可能的達成自己的目標。此外,還可以借助書中的問答方法,以問代答,以功為守,通過基礎信息收集的談判,從而發(fā)現雙方的問題,借助詳情發(fā)現型提問展開交鋒,從而取得自己的優(yōu)勢。
中國的談判,就是酒桌上的談判,如何修煉談判力,可以借助本書一步步著手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