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古可以鑒今,讀史可以明智”,讀名人傳尤其受益匪淺。網上經常有一句話,“我就喜歡你看不慣我還干不掉我的樣子”,聽著很爽啊,但是成年人的生活圈可不是爽文描述的真空環境,即便有絕對的是非對錯,但溝通中卻會有每個人的喜好。當工作上遇到對頭但仍然要合作的時候怎么辦?遇到不對付的領導但短期無法逃離的時候怎么辦?曾國藩給了我們同樣境地仍然能成事的示范。
001眼中有大海山川,就可以無視擋路的“石子”
在曾國藩的官場起伏中,從丁憂在家到晚清重臣,從眾人排擠到湘軍頭領,曾國藩的人生關鍵轉折點在父親去世時的丁憂在家時期,在他的前半生,幾乎把所有接觸的官場中人,上至領導,下至下屬都得罪了個遍,在回家守孝三年,整個人變得圓融起來,人生才開始逐漸順利起來,成為“湘軍”領袖,變成皇帝不得不倚重的人。曾國藩在那幾年開始明白,如海瑞一樣的清官在那個年代是成不了事的,自己想要“內圣外王”,就需要調整心態,調整自己做事的方式,改變自己才能達成目標。在被一路提攜的沈葆楨背后捅刀時,曾國藩最初仍然從大局出發,未置一言。在左宗棠冷眼相待時,曾國藩默默做好了征糧工作,并未因私人感情耽誤軍事大事。心中有目標,就只管大步向前,碎石子硌腳,往前走就好了,不好的人際關系如同掉進鞋里的碎石子,倒掉石子奔赴遠方,終能看到不一樣的美景。人生也是如此,不被壞情緒困擾,不被不喜歡的人和事困頓,盯著想去的地方,總會找到能共事的方法,劃清界限,一樣能合作,一樣能成事。
002“嘴甜心硬”不僅僅是戀愛秘訣
在晚清時期,官員公函之間都會極盡詞藻,寫客套之華,盡夸獎之詞,在曾國藩守孝前,言語犀利,毫無委婉,內心里看不上那些言語雕琢,但是在他出山后,在向皇帝寫信時,卻一改往日作風,感激涕零,感謝皇帝重新起用,自己表態會珍惜崗位。皇帝對曾國藩的硬剛形象開始有所改變。隨后,在不懂軍事的皇帝亂指揮時,要求北上勤王對抗洋人和焦灼的太平軍戰局中,曾國藩并未直接指出皇帝的決策有誤,而是在奏折中表態一定會盡臣子本分,北上勤王,但是在人員中需要朝廷決斷,一來一往的拖延中,時局已經改變,曾國藩不必放下江西戰局,不必前功盡棄。工作中,遇到看不慣的人,也許三觀并不相同,也許對方能力品質我們并不認可,但寧愿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該委婉的時候委婉,該忍讓時忍讓,嘴上不說壞話,心里劃清界限。嘴甜心硬這個技能了不僅僅適合“戀愛腦”的女孩們,同樣適合馳騁職場的我們。
003水至清則無魚,用好“漁”來成事
初入官場的曾國藩心懷“做圣人”之志,對京城奢靡之風官場習氣抨擊頗多,甚至耿直的在咸豐皇帝征求意見時,歷數皇帝的才能平庸,缺點眾多,對整個官場的習氣行為都大肆批評,像極了耿直回懟的少年。那時候的曾國藩不愿意貪污,過的十分窘迫,對看不慣的人大概也是嗤之以鼻,不愿與之為伍的高傲姿態,在征集湘軍經費時,動了地方官僚的蛋糕時,理直氣壯覺得自己在為國家辦事,講理多于用情。這些種種結果都讓曾國藩自視甚高,要挾皇帝想當江淮地區一把手,聲明不給大權就不干,最終皇帝不受威脅,收回兵權,并同意了他回家守孝。而后,經過胡林翼力薦,在清軍打擊太平軍失利時,曾國藩被詔令出山,他一出山就如脫胎換骨換了一個人一樣,開始外濁內清,也開始默認下屬、弟弟們斂財。以前曾國藩從不保舉人才,之后開始鼓勵部將大力保舉下屬,利用保舉制度招攬人心。在對待同僚上也更加包容,關系處理的更加圓融。當然我們并非是要效仿曾國藩突破底線,違背內心,晚清的環境與我們的環境也大不相同,但是我們能學到,想要成事,最好的就是讓自己融入環境,運用對方的話語習慣,運用對方的行為習慣,求同存異,讓對方為我所用。
曾國藩一生完美演繹了資質平庸的年輕人如何逆襲成一代圣人,也完美演繹了職場逆襲,從不受領導待見,差一點退出政治舞臺的局面,成長為一代名臣重臣,實現自己“內圣外王”的目標。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曾國藩的成事心法閃耀光芒,助力著我們做成事,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