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其實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的,我們會無意地就學會唱一首歌,也會無意地就接受了一種觀點,然后唱出來、說出來。
我們總是不經(jīng)意就會哼那首爛大街的歌曲,比如,小蘋果之類的。
我的學生時代,往往一首歌或一個歌手能夠一騎絕塵,全方位占據(jù)市場,所以那時候,我們更容易學會一些歌曲,因為去哪里都能聽到這幾首歌。
現(xiàn)在估計大家的品味不再趨同,而是趨向多元化,所以特別流行的歌曲、能夠占據(jù)角角落落的歌曲已經(jīng)很少見了。現(xiàn)在,不主動去學的話,就不會唱歌了。
至于觀點,隨著各種社交媒體的崛起,發(fā)聲的人越來越多,各種資訊、各種觀點都在泛濫,每天刷刷朋友圈,就對某一件事件就有了觀點。
就像《如何閱讀一本書》里說的那樣,現(xiàn)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泛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
很多媒體人確實非常有水平,他們會將各種態(tài)度與觀點包裝起來,用讀者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讓讀者不需要任何困難或努力,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緒。
這些精美包裝的資訊效率實在太高了,讓讀者根本用不著自己做結論,而直接將觀點裝進自己的腦海中,我們的腦子就像是只是開啟了錄音功能一樣。
在碰到問題的時候,總能在腦子里找到他所需要的適當言論。我們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現(xiàn)得宜。
比如,說到整理,我們就說斷舍離,說到孩子的教育,我們就說原生家庭,說到兩人的相處,我們就說三觀,說到出軌,我們要么罵渣男,要么就是說女性沒有自我意識……
很多觀點其實是無所謂對錯的,這個世界是如此多元,我們不能指望找到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佛教上說,無有定法,成佛的路千千萬萬條,更何況對世事的看法。
所以,并不在于,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是對還是錯,而是,這個觀點是不是你自己的想法,你是不是思考過探索過?八卦是無所謂,但是,有很多時候,你的看法會直接指導你的行為,影響你的選擇。
人生路上,有很多時候,很難分辨對錯,關鍵在于你是如何選擇的。
我承認我總是一不小心就會接受別人的觀點,把那些觀點記在腦子里。
在寫文章的時候,我總是會不經(jīng)意就把那些觀點寫出來。很多文章,可以毫不費力地洋洋灑灑寫幾千字,但是回過頭來看,會發(fā)現(xiàn),很多話并不是我自己所想的,甚至不代表我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于是,我不得不再回過頭,把那些沒有經(jīng)過我腦子思考的不確定的話都刪掉,變成一篇短小的文章,這樣,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我真實的自己的想法。
可見,我的腦子里有多少,未經(jīng)我自己審視的想法啊!
這也是我為什么寫作的初衷之一吧。
說多了別人的話,自己的心就失去了土壤,這樣的心是沒有根的,所以不能汲取營養(yǎng),不能壯大,最多也只是浮萍而已。心永遠都是游蕩的,無所依的。
看朋友圈也好,看訂閱號也好,看別人的故事也好,都像是坐在火車里,浮光掠影地看別人的生活。如果,自己不去體驗不去實踐不去思考,那我們如何完成與這個世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