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摘抄原文-第六章
在具體的提出自己的請求之前,還有一個前提,就是明確談話的目的。在談話之前,先對自己的需求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把請求表達得更加清楚,這樣也就增加了我們獲得稱心反饋的可能性。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知道你的談話目的是什么,那么這段談話就是無效的,對方無法理解你,你的請求也就無法得到滿足。
提出了請求,自然也就期望得到反饋。反饋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它說明了對方是否真正理解了你的請求以及他對這個請求的態度。
關于反饋,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方面,我們需要明白,就是我們的意思和別人的理解有時候未必一致。這個時候我們最好能夠請求對方的反饋,以了解對方是否真的理解了我們的意思。另一方面,當確認對方已經明白后,對方此時此刻的感受、對方正在想什么、對方是否接受請求,都是我們急于想了解的。當然,有的時候,征求反饋的方式會讓人反感,產生一種“難道我是笨蛋嗎?”的想法。所以,我們在詢問之前,可以先解釋自己這樣問的目的,表達出對他人的尊重和我們的需要。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與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
在傾聽時,我們要注意傾訴者話語里所包含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去體會傾訴者的感受。
每個人都有憤怒的時候,但是,我們為什么會憤怒?馬歇爾認為,每個人的憤怒來源于其自身,因為你有尚未滿足的需要。所以你感到了憤怒。他人的行為只是一種外在的刺激,而不是引起你憤怒的內在原因。所以,當你憤怒時,不要把責任歸咎于他人。
當然會有人說,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讓人不得不憤怒。的確如此。但是馬歇爾仍然認為,與其去表達“合理的憤怒”,不如去探究憤怒背后自己與他人的需要。當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需要,憤怒就可以轉化為服務感情的需要了。
如何表達憤怒呢?作者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具體的步驟:首先,要冷靜下來,人在狂怒之中是很難理智的,我們要靜下心來體會自己,避免去指責或懲罰他人;然后,是思考,思考你為什么憤怒。這個時候切記不要將憤怒的原因歸咎于別人,這是你的憤怒,不是別人的;接著第三步,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憤怒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的感受和需要沒有被理解和滿足;最后,我們可以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當然,馬歇爾還提到,在第三步和第四步之間,也要學會聆聽他人,聆聽都是相互的,當對方得到聆聽和理解的時候,他們自然也會來聆聽和理解我們的感受和需要。
……………………………
I重述知識
1、說了什么
l? 提出具體請求的注意事項
清楚說出希望對方做什么,而非不做什么
越具體越好,而非抽象語言
明確談話目的,單說出感受和需要或是單提出請求,得到的回應可能不同:單說出感受需要,對方可能不知道你要什么;單提出請求,可能被理解成命令或是指責
l? 請求反饋能確保對方已準確明白所表達的意思
l? 在確認對方已明白后,我們需要了解對方的反應,關心的內容大致分三方面:對方的感受/對方是否明確我們的請求。
如何在集體討論時提出請求:清楚發言目的/明確對方是否知道自己的請求。
l? 區分請求和命令
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人批評或是指責,那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
一旦人們認為不答應就會受到責罰時,他們會把請求看作是命令;經常受到指責的人傾向于將請求解讀為命令
l?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在誠實、傾聽基礎上與人聯系,重視每個人的需要。
2、作者為什么這么說
生活中不可避免向他人表達請求,作者用這一章節給讀者切實可行的提出請求的技巧。
3、方法具體怎么做
1 具體的提出請求
2 根據對方的反應確認是否理解自己的請求。
3 每次以請求展開的對話,都有明確的目的。
4 切勿將請求變成命令。
A1:內化知識
表達請求需要技巧。過于華麗的語言包裝或者一味表達感受無法讓對方明確自己的請求。需要禮貌、具體的表達并檢查反饋。
A2:知識運用
目標
勇敢、禮貌、具體的表達感受并與對方確認。
如何衡量
21天有效溝通,不在任何場景和人起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