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姐姐雖然都早已經(jīng)各立門戶結(jié)婚生子,但我與姐姐的感情卻并沒有因為結(jié)婚疏遠冷淡,反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欲加濃厚融洽……
一
姐姐長我三歲,娘總說姐姐從小就聰明,記事兒也早。而我小的時候說話晚,口齒咬字也不清晰,許多話別人問好幾遍也聽不明白。于是姐姐便主動給我當起了“翻譯官”,當別人再問我的時候,我每說一句話姐姐便緊接著在一旁給翻譯一遍,惹得大人大笑不已。
姐姐從小細食兒,吃飯像小貓,身體也瘦瘦的。姐姐卻就把我當作寶貝,對我疼愛有加,總是用她瘦瘦的身體背著我,不舍得讓我自己下地走路。老屋子北邊是一段比較陡峭的石坡路,在我的童年記憶里這一段石坡路是在姐姐稚嫩的背上走過的。
二
姐姐到了上學的年齡。做木匠的父親給姐姐做了個木板凳,娘從箱子底找出碎花布料用針線給姐姐縫了個漂亮的書包。從此,姐姐每天清晨扎上兩條羊角辮兒蹦蹦跳跳上學去了,我便眼巴巴地坐在大門外的石墩上翹著腳兒望著老街的盡頭,盼著姐姐早點放學回家陪我玩。
那時候的農(nóng)村普遍不富裕。家家戶戶都養(yǎng)著雞兔和豬,算是經(jīng)營點副業(yè),賣點錢幫襯著補貼些生活。有一只兔子生病了,父母下地干活前把照看家畜和我的任務交給了周末在家的姐姐。我依稀還記得那時候家里只有三間老屋,東邊還有兩間未蓋只是圈了地基。于是便在那兩間地基的空地上放養(yǎng)了雞、兔和一頭小豬崽。
院子里養(yǎng)了豬,便見不得清凈,它總是用它那付賤嘴巴東拱拱,西拱拱,弄得院落亂七八糟,雞犬不寧。為了讓小豬能消停些,我便與姐姐分別找來兩根小樹叉,輪換著給小豬崽撓癢癢希望它不要起來亂動。
小豬舒服的哼哼著瞇起了眼睛趴在墻旮旯里曬太陽,搭拉著耳朵“享受”我和姐姐給予的特殊服務,我和姐姐懸著心也放下了不少。姐姐回屋子里拿東西,我也跑到一邊去兀自玩去了,小豬崽卻趁著我倆都疏忽大意的時機悄然起身,偷偷地溜到那只一動不動病怏怏的生病小兔子跟前,等我倆發(fā)現(xiàn)時,那只兔子已經(jīng)被小豬咬死正準備吃掉。嚇得姐姐和我大哭起來,姐姐一邊哭著一邊囑我在家看著小豬,她去找爸爸……
四十多年過去了,父母年紀大了,生活也過好了,可童年時的一場場、一幕幕苦澀回憶卻仿佛就在昨天,縈繞在我的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