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發展,現代人的審美逐漸被鋪天蓋地的宣傳麻痹,被資本熏陶教育得越來越趨于統一。
人們寧可花高價去畫廊、T臺朝圣美,
研究明星的穿著打扮來模仿美,
跟在商人后面欣賞圈出來的人工美,
也不愿運用自己的靈魂感受天然之美。
美不在于金錢多寡,也不在地位高低,
正如蘇軾所說:“江山本無主,閑者是主人。”
放下手機,放眼窗外,也許寂靜的枯枝正在冒芽。
停下腳步,審視周邊,也許路旁的野花開得正艷。
我們從未停止遇見,只是習慣讓我們視而不見。
有的人一輩子都不曾有美的覺醒,更無法從美中得到救贖,真真是活得冤枉。
最動蕩的美往往蘊于靜水流深。
這是自然饋贈的厚禮,唯有單純明凈的心才能發現。
舌尖的饕餮能帶來一時快感,
但最終無法在心里留下感情
我們吃東西,不只是求飽,更是在消化一份情感,關于土地的情感、物的情感、人的情感。
最好的味道一定是蘊藏著深深的感情的。
所以,當你為找不到好地方大快朵頤時,
不如回母親家嘗嘗‘媽媽的味道“,
不如回母校門嘗嘗“同學的味道”,
不如回自己家做一餐“老公的味道”,
…………
最動人的味道在于靜水流深。
山珍海味不如人情味,有了人情,味道才能在記憶里持久。
真正的愛情就該是這樣吧,它是扎根于土壤的。
鉆戒、別墅、豪車,可以催生愛情,卻不能讓它永遠保鮮。
秀恩愛,秀甜蜜,可以滿足虛榮心,但不是愛情持久的秘密。
真正的相愛,不如實實在在為對方做一些事。
記得對方的喜好,在生日時給ta驚喜,下廚為ta燒喜歡的飯菜,在ta心情不好時逗ta開心……
最好的愛情應該是這樣的靜水流深。
是每個生活細節和眼神里透露出的體貼、關心。并非金錢可以一次性清算的補償,也不是甜言蜜語制造的恩愛假象。
在微博上友好互動未必就情比金堅,線上沒什么互動興許私交甚篤。
友情的深淺不應該被表象所迷惑。
如果一個人因為你沒給他朋友圈點贊而生你的氣,那么這樣的朋友根本不值得交。
如果一個人只在有求于你的時候熱情殷切,那么這樣的交情也不會持久。
最好的友情應該是靜水流深。
不是無事過分熱絡的友誼,而是在你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給你無條件的支持。
有人說過: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內心缺少什么,
那么只需要看他在炫耀什么。
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自卑什么,
那么只需要看他在掩飾什么。
淺薄的人喜歡賣弄,一有機會就炫耀自己。
這種自我滿足和成就感的極度渴望,
恰恰是內心深處自卑及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擁有一樣東西而喜出望外無可厚非,但當這種喜悅變成優越感招搖過市的時候,也會讓身邊的人感到被侵犯和不舒服。
沒有人是圣人,但最起碼我們應該做到在展現自我的優點時,不要妨礙別人的優越感。
不管是美貌,財富,才華還是孩子、家庭。
沒有人有義務充當別人生活的配角和拍手叫好的觀眾。
把自己的姿態放低,變成凹地,才能有所“聚”。
如果把自己那點小坡當成珠穆朗瑪峰而目空一切,
只會招來旁人的鄙夷和嘲笑。
蒙田說過真正的學者就像田野上的麥穗。
麥穗空癟時,它總是高傲地昂著頭。
麥穗飽滿而成熟時,它總是低垂著腦袋。
往往越是道行深厚的人越懂得沉靜謙卑。
葉圣陶成名后去教書,經歷欄只寫了四個字“小學教師”。
季羨林一生自稱教書匠,“我的工作主要是爬格子”。
楊絳低調至極,面對出版社的力邀時,
她風趣回絕:“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真正的修養是靜水流深。
胸中有萬千丘壑卻從不張揚,低調處事謙和為人。
靜水流深并非乏善可陳,
而是簡樸之中蘊含著更為豐富的質素。
正如最動蕩的美是安靜的,
最深刻的道理是簡單的,
最動人的味道是樸素的。
拋卻浮華,對世界的領悟才能流深。
最好的慰藉存于熨帖溫潤的尋常,
最好的愛情藏于飽含深情的平淡,
最好的友情寓于始終如一的相伴,
切忌喧嘩,對他人的感情才能流深。
真正的安寧來自沉靜自足的專注,
真正的藝術源于用心打磨的純粹,
真正的修養在于不顯山露水的品格,
遠離浮躁,自我的造詣才能流深。
因此,一個人最好的擁有莫過于靜水流深。
以靜水流深之心與這個世界相處,與他人相處,與自己相處。
那么樸素中亦有力量,尋常中可得安慰。
無言中氣質盡顯,清靜中歡喜自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