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社會刻板印象指的是:對各類人持有一套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為判斷評價其人格的依據。在認知他人、形成有關他人印象的過程中,由于各種環境因素,很容易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認知偏差。如果這種偏差發生在對一類人或一群人的認知中,就會產生社會刻板印象。
在社會刻板印象里,最常見的當然是地域刻板印象。說起地域刻板印象當然有好的,也有壞的。提起你來自哪個地方,如果是風評好的,你當然喜不自勝。如果是風評不好的,你頓時覺得矮人一截,急著狡辯,甚至撒謊自己是從別的地方來的。
前幾天我就遇見了來自風評好的地方的兩個小伙子。這兩個小伙子找我來租房,因為租金和租期問題老也談不攏,他倆非說三個月一交,我說我只接受長期租房,萬一你倆只租三個月就走,這點時間和金錢還不夠后期打掃和清潔所付出的精力和成本呢。看我如此堅定,沒想到他倆竟然脫口說出這句話:“我們是山東人,山東人最樸實仗義,最講信用了,我們肯定會長期租,不會三個月就走的。”
當時一聽,我噗嗤就笑了,心想:沒想到地域偏見也有好的一面啊。我對他倆說:“不好意思,口說無憑,我不迷信地域偏見,只看個人,誰也不能拿自己代表一個地區的人。”他倆看我如此堅決,悻悻然的走了。
沒錯,我是有一個交往十年的山東朋友,還有一個相當聊得來的山東小妹。最喜歡的男演員也是山東人——黃渤。發小也在山東上的大學,對山東評價特好。但是這只能代表他們個人,不能代表整個地區所有人都特好。更何況在看房子這短短十分鐘的時間里,他倆其中一個抽煙,把煙灰彈在干凈的地板上,另一個上廁所小號不沖水。
相比起地域刻板印象,我更看重一個人的個人修養。同一個地域出來的人的確會有一些共性,但更多的是個性。我們不能依據地域刻板印象,把一個風評好的地方的人想得都好,也不能把風評壞的地方的人想的都壞。用心好好感受一個人的內心品質,比用地域刻板印象去套一個人,更能看到一個人的本質,也更容易交到真心的朋友。
另有一件事,也和地域刻板印象有關,不過是來自風評不好的地方。上大學的時候,同寢室有兩個河南小姑娘,隔壁寢室也有一個。因為我那時年紀小,什么都沒見識過,對地域刻板印象是很相信的。覺得河南人又窮,還都是騙子,千萬不能和他們有任何瓜葛。但幾年的大學生活感受下來,這三個小姑娘每個人都是很不一樣的,而且沒看到什么地區的共性。
一個姑娘人很實在真誠,還很上進用功,寢室里的每個人都喜歡她。隔壁寢室的那個姑娘很樸實仗義,我們有什么心事,都告訴她,她會幫我們排憂解難,像個大姐姐,日常生活也很照顧我們。剩下那一個,不能說品質不好,就是在物質上愛占小便宜,平時情商稍低,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愛耍小性,但這些小缺點也無傷大雅。
現實生活中,根據地域刻板印象去隨意給一個人貼一些或好或壞的標簽,實在是有失偏頗。你不能因為和一個人談戀愛,就覺得整個城市的人都是善良美好的。也不能因為被一個人騙了10萬塊錢就覺得整個城市的人都是垃圾。更不能因為某些人去組團干壞事就讓整個該地區的人替他們背黑鍋。抱歉,我們背不起。請你們在指責這些做壞事的人的時候,不要連著我們這些無辜的人一起罵。
形成地域刻板印象的原因,從心理學來說,是因為人腦很懶惰。為了接觸一個事物能快速的給它分類,對它作出判斷,產生初步印象,貼標簽是最簡單省事的方法。簡而言之,大腦更習慣方便快捷的認知一個新事物,不喜歡做過多耗費腦力的事情。用心感受一個初次見面的人,對大腦來說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
一個外國旅行社的負責人Josie曾經說過,在她和外國人頻繁接觸的這幾年,越來越發現,不能用國家和地區的標簽去套一個人。就像不是所有德國人都喝啤酒,也不是所有西班牙人都踢足球,更不是所有意大利人都是花花公子。正像TED著名演講《不要問我從哪里來》說的那樣:“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多地方的多層次的人,以承認這樣的復雜度來開始我們的對話,我覺得使得我們變得更近而不是更遠。”
下次,希望你再認識一個陌生人的時候,不要用地域刻板印象去判斷他這個人是好是壞。尤其對那些從地域風評不好的地方來的人,請你多一些耐心,多見幾次去慢慢了解他們。而不是剛見面,在心里就給他們畫一個大大的“?”,甚至直接用語言去攻擊他們。那樣做只會顯示你的無知和沒有教養,除此之外,別無它用。
作者:小艾,提倡多元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自嗨型寫手,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講師。本文為原創,版權歸我本人所有,轉載請聯系我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