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節心理學課上,老師問了一個問題,就是“你‘幸福’嗎?”。問完之后,我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的,我“幸福”嗎?似乎從來沒有人問過我這么一個問題。從小到大,被人問到最多的就是“期中(末)成績考了多少分啊?”“在班里排名第幾啊?”“找了個什么樣的男朋友啊?家庭怎么樣啊?”“找了份什么樣的工作啊?”。每次被問到這樣的問題都覺得疲于應付,現在想想看,每個人關心的只是你的外在,沒有人真正關注過你的內心。
所以“你‘幸福’嗎?”這個問題,讓我陷入了思考。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對于精神層面的追求也越來越多,人們對于幸福感的研究也越來越多,由此誕生了一門新的研究學科,積極心理學。為此,哈佛大學還特地設置了一門課程叫“幸福公開課”,專門講授“幸福”。隨著人們研究的越來越深入,發現,“幸福感”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研究中,人們發現,樂觀、積極、向上的人,除了生活幸福感會高以外,取得的社會成就往往也比那些生活不幸、悲觀的人要高,面對困難或者挫折也會積極應對,相對來說,也更加長壽。
那怎么樣讓自己能夠樂觀一點,讓自己的生活能夠“幸福”一點,也是有竅門和方法的。
一、接納
在心理學中,經常會提到一個詞,就是“接納”,接納父母、接納自己、接納生活中一切好的和壞的因素。很多人能夠接納好的一面,卻不能夠接納不好的一面,結果往往就是越排斥,壞的那一方面來的越強烈。
比如情緒,生活中,我們難免會有心情煩悶的時候,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喜歡去做一些讓自己高興的事情,讓自己忘記不開心,可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在做那些開心的事情的時候,煩心的事情并沒有解決,當開心過去了,煩悶的心情會再一次占領我們,而且這一次不好的情緒來的比上一次更加強烈,讓我們更加難受。所以對待不好情緒的最佳方法就是“接納”,靜靜地看著身體里的情緒,然后去找到原因,根據原因去解決問題,這才是處理不好情緒的最佳方法。
二、樂觀
大家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就是在沙漠中,有兩個人已經幾天沒有喝水了,后來他們找到了一間廢棄的屋子,在屋里發現了半杯水,其中一個人說,“太好了,還有半杯水。”,而另外一個人卻說,“真糟糕,怎么只有半杯水。”這就是不同的人對于相同事物的不同看法。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處于矛盾之中的,所有的事物都會有正反兩面,我們不僅要看到消極悲觀的那一面,也要看到樂觀的那一面。我們要學會理性的對待正反面,消極的那一面,讓我們不要得意忘形,學會謹慎小心;但更重要的是積極樂觀的那一面,讓我們對生活充滿希望,有勇氣面對接下來的任何困難。
三、行動
想要獲得幸福,光空想是沒有用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有行動,就沒有任何幸福感可言。幸福的生活、幸福的未來都是要靠行動去創造的。
記得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位很虔誠的基督教徒,每天到上帝那里禱告,祈求上帝讓他中彩票。他雖然每天禱告,一直到他去世,也沒有中過一次彩票。等到他去世的那天,終于見到了上帝,他很生氣的問上帝,我對你這么虔誠,向你禱告了這么久,你為什么一次愿望都沒有滿足我。上帝很無奈的說,我很想滿足你,但你至少也要去買一張彩票,我才能滿足你的愿望啊。所以,你看,有的時候并不是我們不能得到幸福,不能取得成功,僅僅是因為我們什么都沒做。行動,才是一切幸福生活的根本。
所以,幸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對于每個人都很重要,就像那句話說的,“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一樣,幸福的人,人生一定不會太差!
今天,你“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