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自己談談萬維鋼14條休息清單 對于高手來說,集中精力認真工作,不是為了有朝一日停下來徹底休息。相反,高效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抵達巔峰狀態(tài)。
1. 人生是一場長跑,光努力贏了起跑沒用,得悠著點。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別著急,著急也沒用。別得意,得意容易跑偏。每次小有所成,只是長跑路上的一個標識,如果只顧著在地標處合影留念,等待圍觀,很快就會落下。達到一個里程,和真心為你高興的人慶祝一下,留點小確幸,帶著充滿的電量繼續(xù)跑。長跑難免遇到極點,別怕、別慫、別擔憂,極點總會過去,迎來的是全新的狀態(tài)。越跑越遠,就會有更多人跡罕至的好風景。如果顧影自憐、患得患失、自我感動,路不會變短、人生不會變長,跑在前面空氣清新、風景獨特、路不擁擠,那種體驗是少有的。
2. 人體是一個“反脆弱”系統(tǒng)。能恢復過來,就是反脆弱,會變得更強大;恢復不過來,就廢了。對于高手來說休息和恢復,有戰(zhàn)略性地位。
這就像在挖井,一點一點往下刨坑,累壞了也得爬出井口,畢竟挖井也是為了吃水。
3. 成長 = 壓力 + 休息。壓力太大休息太少,人會被擊垮;壓力不夠而休息太多,人就會自滿而停滯不前。高手會合理分配壓力和休息,高效、持續(xù)地成長。
壓力壓倒身上,要學會釋放,當你深陷其中的時候也許你真的很努力,但是也可能是低效的。別怕,孩子們都知道:小考小玩、大考大玩。
當然,大多數情況是自滿停滯,假裝很努力、自我感動。
我們身邊總是不乏這樣的人,每天都能看到他們在朋友圈花式秀努力:昨天是加班到十二點的公司外景,今天是七月份長長的書單,明天是一本嶄新的單詞本,后天是鍛煉揮汗如雨的身影。可是朋友圈一片烈火烹油奮斗景象的背后往往是這個樣子:加班到半夜是因為白天一直刷手機,從不按時完成任務;
列的每月書單,在書店促銷時一次性買回來,卻只是拍照發(fā)個微博;為了鞭策自己多讀書買個kindle,用了三天就放著積灰。拍照五分鐘、修圖一小時,鍛煉十分鐘、回復評論一小時,仿佛在點贊和評論中預支了成功的喜悅和滿足,其實還是固步自封。
4. 進行有針對性的、高強度的訓練,然后休息和恢復。再重復這個過程,但略微提高強度,能有效提升身體機能。
每天進步一點,當然休息也多一點質量。F=P*(1+i)^n,保持著1,每次加個I,然后N天就會呈現數量級的收獲,奧拓變奧迪、馬自達變瑪莎拉蒂。
5. 無謂的糾結和生活中的各種誘惑,會極大消耗人的精力。高手總是極度自律、秩序井然,這樣能避免在選擇和誘惑上耗能。
在西方貴族肯定不是胖子,因為貴族極端自律,不會讓自己身材不受控制。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啥、想想什么更重要,別什么都想要。你要花天酒地,不可避免疲憊衰老;你要陳俊生般腳踏兩船,就得生活四分五裂。
6. 合理安排壓力,確保每次學習或者工作都是在稍微高出自己當前能力的水平上。一旦開始,就全神貫注。
對,太難會放棄、太簡單會無聊,稍微高出一丟丟,每天都有小確幸。幸福感的提升,取決于生活中的很多次小高潮,經歷很多小開心的人,可能比只遇到一件大喜事的人要幸福。
7. 適時戶外散步。活動肢體可以增加給大腦的供血量,同時給大腦提供一個恰到好處的“打擾”。就算不正式散步,每隔一個小時站起來走幾步,也是很好的休息。
散步和身體姿勢調節(jié),是一種變換頻道休息。
如果可以希望你堅持一定量的運動,可以給你超乎想象的快樂和放松。重要的是,這是另一種休息和享受生活。如果覺得自己下不了決心,可以來找我,我們有個社群——不跑就滾蛋。堅持一個月的運動后,你甚至會有新生的感覺,你會感謝此刻做決定的你。
8. 回到大自然中去,置身花草樹木、山川河流都可以休息。甚至看大自然圖片,也能對大腦產生明顯的效果。把電腦桌面換成自然風景也有用。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豈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比擬的,我們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回歸自然是回歸本源。
9. 跟朋友聚會,聊聊天、喝點酒。必須是朋友,是為了友情,而不是為了什么“人脈”。
不抽煙,少喝酒。能夠見上自己想見的人,喝點酒也無妨,但是喝大酒、熬一整夜就不好了,于人于己,畢竟第二天還得難受。如果不喝傷感情、喝了傷身的酒,那就別喝了,只有你的人脈才會讓你和這種酒。
10. 好的休假就像充電,可以讓人在后面很長一段時間有充沛精力。休假的時候,要完全拋開工作。除了散步、回歸自然、跟朋友聚會,還可以聽音樂、洗澡,但是打游戲、半夜刷手機這些消耗注意力的活動,統(tǒng)統(tǒng)不行。
休息就是休息、工作就是工作,兩者分不開可能會神經錯亂。
11. 學會冥想。找個不受打擾的時間,舒服地坐在一個安靜的地方;深呼吸,體會肚子隨著呼吸起起伏伏。意識始終只想呼吸,但不用刻意回避腦子里冒出來的想法,承認它,然后把它放走。從每天1分鐘開始,逐漸增加時間。
哈,我再認真試試……說不定我能悟道~
12. 睡眠非常重要,它的作用不僅僅是消除疲勞,更重要的是讓身體和大腦“成長”。睡眠要規(guī)律,以每晚7-9個小時為宜,具體長短因人而異,以不用鬧鐘、自然醒為最好。
《癌癥日記》作者、復旦大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于娟,曾說:12點前就沒睡過覺!我十多年來的習慣就是晚睡。其實晚睡在我這個年紀不算什么大事,我認識的所有人都晚睡,但我要說晚睡真的非常不好。
很多人認為年輕時就要多付出、多掙錢,這就是給家庭多付一些責任。卻往往忽視了,珍惜身體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一個人對家庭真正負責人的表現。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五彩斑斕。
如果連身體都不好了,你還怎么革命。我也知道對于現代年輕人來說,十一點前睡很難,但是真的很重要,就當是對自己自律的挑戰(zhàn)吧。
13. 為了保證良好睡眠,晚上最好不要從事劇烈的腦力勞動。睡前不要使用手機、電腦或者iPad等電子產品。不要指望用打盹代替睡眠,打盹的作用僅限于恢復能量和注意力,且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 切記不要關了電腦還要打開手機屏幕;不要退了微信還要刷會微博;不要刷完微博再看會淘寶;不要睡不著了還打開小說。如果被我說中了,我們都得改。 14. 有誰能想到,在今天這個世界里想要做出一點成績,居然連呼吸都得練呢?一切出發(fā)點,都因為你想做個不一樣的人。 總有人休息的比你好、工作比你好,你也別見怪,相信你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