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么需要寫作
文/何振國
最近,有一位剛步入文學圈的微友和我聊天說,他很困惑,自己努力寫了很多散文,別說掙稿費,就是閱讀量也不高,真的不想再寫了。我問他寫了多長時間了,他說剛剛一年。我聽后不禁啞言失笑,這種急于成功的心態雖然可以理解,但是非常有害的。寫作是一種慢功夫的活,來不得半點急功近利的心態,當你邁進這個門坎的那天起,你就要做好努力一輩子的準備,做到不為名不為利,只為自己快樂的心。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人,他們喜歡別人光鮮亮麗的外表,喜歡別人的能力,但他們不清楚光亮的外邊背后的幸勞。都說范冰冰漂亮,可你知道她那張臉費了多大力氣才養成的嗎?據說,她每天堅持敷面膜,一年敷700多張。李晨說在家幾乎沒見過她不敷面膜的樣子。所以,37歲的她皮膚依然似少女般吹彈可破,哪怕在《康熙來了》里面素顏出鏡,也被小s 質疑是不是上了妝。
健身大爺王德順,50歲后開始健身,每天泡在健身房里2個小時、游泳1個小時,所以80歲依然有不輸年輕人的完美身材。
村上春樹,每天凌晨4點起床,寫作4小時,跑步10公里。所以才能收獲健康和才干。
我們要加入寫作的行列,首先要弄清為什么要寫作的問題,有的人想通過寫作,能弄個一官半職,有的人想通過寫作一夜成名,獲得極高的身價。我要告訴這些人,抱著這些目的的人請你放下手中的筆,寫作不會給你帶來什么直接的好處,當你完成一篇作品時,得到讀者的認可了,你就應該心滿意足了,至于其它請你不要奢望太高,年輕人有一個好文筆,社會自然會高看你,老年人每天琢磨寫點小文,不得老年癡呆就算達到目的了。
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人,為什么要寫作?
寫作首先是一個人的愛好,一個人特別是退了休的人,總得有點愛好吧,一天總不能吃了睡,睡了吃,那和豬又有什么區別呢?寫作能提高一個人的思維訓練,寫作不是讓你賣弄文字,而是通過文字抒發內心的情感。在萬千寫作理由中,我認同李笑來老師的說法:想要獲得靈魂自由,必須學會寫作。
年輕人想通過寫作本身去掙錢很難,但通過寫作加快掙錢的速度極有可能。寫作是倒逼自己保持思考的有效方式。想在任何一個領域成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據說5% 的人在思考,10% 的人認為自己在思考,85% 的人寧愿死也不肯思考。若你能寫出受歡迎的內容,一定是你思考分析能力出眾的結果。我想,哪個老板都喜歡善于思考的人。
有的年輕人說,我怎么見到領導沒話說啊,說白了,就是你沒用心思考,不知道如何與同事領導去溝通,而寫作是有效溝通中重要的生存技能。有效溝通從底層決定一個人最終可能獲得的資源。寫字誰都會,但能寫作且持續寫作遠低于1%。想想你認識的人中有多少?只要開始寫作,且持續寫作,你的思維很容易超過99%的人。
我們為什么要寫作?
可以用美國著名作家在斯蒂芬·金在《寫作這回事》中的一段話說明;
“人們會用各種不同方式問我,你寫書是為了賺錢嗎?
答案是否定的。現在不是,從來都不是。的確,我寫小說確實賺了不少錢,但我從來不曾為了要拿稿費而落筆寫過哪怕一個字。我寫作是為了自我滿足,圖的是沉醉其中的樂趣,為的是純粹的快樂。如果你是為了快樂而做事,就可以永遠做下去。
曾經有些時候,寫作對于我來說好比是一種堅持信念的行動,是對絕望的挑釁和反抗。寫作不是人生,但我認為有時候它是一條重回人生的路徑。‘’
我們為什么要寫作?
寫作是一種生命活動,實際上,只是萬千生活活動的一種。從活動的形式來看,它比聽歌、彈琴、跳舞、喝茶更高雅,比跑步、爬山、打籃球更費力,甚至比聊天、玩游戲、搓麻更耗神。但是,從所受的待遇來看,寫作常常為人所誤解,為忙于追逐名利的世俗所不容。
最令人奇怪的是,人們很容易接受搓麻將、喝酒這樣的世俗活動,卻無法理解一個人安靜的寫作行為。人們甚至很樂意接受無聊的游戲、毫無意義的聊天,卻不愿接受一種寫作的姿勢。
我想,說到底,這還是寫作活動自身的原因,因為寫作需要安靜、需要孤獨,需要常常面對自己,需要多一些精神投入,有時還需要稍微保持一點痛感。
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深層次的問題,提升自我。寫作與日常說話不同,它不僅僅是一種表達方式,還是一個自我思考、自我創造的活動。
寫作并不是簡簡單單地文字表達,還是一件充滿創造性的思維活動。
那么,喜歡寫作的人怎么樣才能把寫作堅持下去呢?
你想成為爆文作家,可是卻不愿花一點點時間去閱讀,更不想每天苦哈哈的寫著沒幾個人看的文字。
不管是讀書還是寫作,首先要堅持!堅持下去一定會對自己有用,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做到毫不動搖呢?
現代社會,太多靠著耍小聰明的人,暫時獲得了成功,創造了一夜暴富的神話。
所以我們似乎看到了這樣毫不費力的曙光,削尖了腦袋蜂蛹走在投機取巧的路上。
古今中外都明白的道理,不勞而獲并非長久之計。能力的獲得是公平且孤獨的,這種長久的堅持與打磨,內心的積累與沉淀,無人可以代替你去完成。
我們絕大多數人,要想獲得成就,要想實現目標,必需通過不斷的堅持,進而把堅持變為習慣,把習慣變為自然。
大家都知道,哈佛是一個培養總統和富翁的搖籃。
但你知道它的圖書館,寫著什么樣的訓言嗎?
“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任何能力的獲得,都要經過一段孤立無援的堅持,看不到回報的付出,嚴格遵守的自律,才能在身心俱疲的打磨中,慢慢接近你的夢想。
不需要用立刻就有回報來作為誘餌,也能堅定地走在你想要去的路上。只有這樣摒棄浮躁和捷徑,丟掉急功近利,靜下心來。
一夜暴富的神話是有,但絕不可能出現在寫作者中!
如果有這樣的神話,那一定是你沒看到他曾經經歷過的孤獨而悠長的歲月,沒看到他為這一天突然而至的殊榮,所付出過的汗水、淚水,和即使看不到回報也依然堅持下來的漫長時光。
(完稿于2019年9月30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