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變思維模式,先從改變做事方法開始。
2.想自己變成什么樣的人,就要表現出想變成的那個人的樣子。比如,你想當一個好父親,那么你就要有好爸爸的表現;如果你想當一個果斷、睿智的領導,那么在處理事情上,要有雷厲風行的表現。
3.“由外而內”的原則,先行動,后思考。比如你在選擇保險公司的時候,你會做一堆的調查、分析、對比,拿到足夠的事實證明后,你才會做決定,這種根據個人認知、經驗和從外界間接獲得的支持而決定行動的是“固定思維”,表現在“由內而外”;而“由外而內”的做法就是,先行動,然后在新的未知領域里,再思考、再創造。
4.剛好今天有看到一個朋友分享的一張截圖,書的內容是關于“拖延癥”的,但是我看到的閃光點卻在于:只要做事,就一定會“出問題”。就“出問題”這三個字,我估計就是束縛很多人不愿意改變的原因。比如你,萬一選到一個不好的保險公司,影響業績咋辦?比如我,選擇做銷售,做不好怎么辦.......。所以做事情前,把“出問題”設成心理預期,直面“問題”,那么做事情、做選擇的時候就不會畏手畏腳。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