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從前年上半年開始,我和老婆加入了上海私人小汽車牌照拍賣大軍,兩張標書同時參與。頭一年,每次都自己拍一個標書的,同事幫忙拍另一個標書的。第二年開始交給黃牛。期間每次需要續標時總是因為太忙,也不太著急,而拖上個三五個月。就這樣一直斷斷續續的拍了兩年多時間,終于在今年9月拍中了,成交價86000元,黃牛費一萬元整。
滬牌拍中之后我和老婆并不是太歡喜。家里現在浙A牌照的SUV因為排放標準問題,無法用這個車改上滬牌,必須再買一輛車,舊車又沒有到需要淘汰的程度,開著挺好的。而最近一年多時間,開車變得少了,只是周末用車。目前上海對外牌的限行政策對我們也并沒有太多影響。于是我們索性也不著急了,牌照可以保留1年,1年內買車上牌即可。我們可能將等到快到期限時再開始選購一輛新車或者二手高檔車,用于上滬牌。
對比北京、杭州等城市,上海實在有太多的優勢,尤其在城市交通這方面。上海的軌道交通相對發達,公路網絡也相對密集,再加上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通過拍賣額度限制牌照投放,至今上海也并未進行尾號限行,更未對外地牌照車輛限制行駛(僅僅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時段限制外牌車輛駛入外環內不含外環的高架路)。即便如此,上海的交通通暢程度也明顯高于限行措施非常嚴格的北京和杭州等城市。
即便沒有滬牌對我的影響并不大,但我這兩年來仍然一直堅持參與滬牌的競拍。我已經定居上海,上海這樣級別的城市的道路行使權終究將是越來越稀缺的資源,獲取成本長期看來一定會越來越高。很多朋友也問我為什么不買贈送滬牌的電動汽車。首先我對電動汽車并不喜歡,覺得其駕駛感、便利性、性價比、成熟度等方面均不如油車;其次,付費獲取的滬牌有增值空間,日后如果離開上海不再使用,政府將按時價回收。
現在亦習慣了多種交通方式出行,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地鐵、公交車、打車(出租車、拼車、快車、專車)和自駕車交相輝映,在繁華的魔都上海,出行似乎從來就不算一件讓人頭痛的事情。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的高度集聚已不再像過去一樣帶來擁擠,取而代之的是舒適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