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開了離家較遠第二家店,由于巡店和運貨的需要買了輛斯柯達。當時選車買車很快,去了店附近一家車行,選了輛后備箱比較大的車,驚喜的知道可以零首付,辦好手續(xù),一個月之后提車了。
買車的決定有些突發(fā)奇想,之前也沒有做長遠的拍滬牌計劃。上江浙的車牌已比較麻煩,在車行提供的皖鄂粵幾種車牌中毅然選擇了我喜歡的粵。這車載著我們穿過人山人海也穿過高山大海,這牌伴著我們開第三家店,第四家店,也把我送進婦產(chǎn)科醫(yī)院。
買完車不到一年,上海限牌更嚴了,早七點前下午三點后不能上高架。巡店更麻煩了,開始著手拍牌,店員丹丹男朋友小周好像路子很廣,又賣鋼材,又搗騰車子,還幫自己朋友拍的滬牌。買了兩張標書,交給他拍,拍好收費1萬,每次拍牌軟件費收兩百。收了1200大洋,標書次數(shù)用盡,1萬塊還沒有交出去。深感跟滬牌無緣,只能起早摸黑犧牲午睡讓斯柯達載著我和粵牌穿行在閔行和寶山之間。
18年換了學校,載女兒上學走高架比地下要快20多分鐘。9月3號周一第一天到單位上班,我給老公發(fā)出的第一個指令是:這周末去買新能源車。當周五放學后去車行看車,各種討價還價,交了新能源車的定金。
9月底,各種資料辦理好,和老公帶著兒女婆婆提著首付去簽購車合同,買車的一直迷迷糊糊精神狀態(tài)的銷售員拿出一份高配的合同給我簽,說中配合同沒了,簽高配也沒關系。我們沒給他繼續(xù)扯淡,定好下周末再來簽,提著錢袋離開。到下一個周末說合同還沒準備好,再下一個周末同上。我的耐心用盡,告知銷售這車不買了。后面銷售微信電話狂來,均拒接。
19年前后近一年,我跟女兒早睡早起,在7點之前上高架,成為最早到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放學后在高架下慢搖回家,她或睡覺或做手機作業(yè)或跟我講學校趣人趣事,車里常常飄出我們的笑聲。我和女兒跟我們的斯柯達和粵牌一起找到了新環(huán)境的節(jié)奏,合作融洽。
今年3月老公告知我要拍滬牌,朋友推薦了據(jù)說是交大握有高科技拍牌實力的團隊,包半年拍中,拍中手續(xù)費一萬,拍不中陪2千損失費。我對老公的心血來潮不太感冒,不覺得有滬牌的需要,中牌后要換車,是一筆開支,這是我沒有計劃的支出——我的計劃里只有孩子們的成長費用和家庭的日用開銷。
上周末,我在寧波,老公微信告知已拍中,最近幾天他忙于研究車、四處問詢和試駕。這滬牌對于我,不過雞肋。有了它,可能我和女兒每天能多睡一刻鐘,晚上能早到家一刻鐘,僅此而已。而這不是十分必要的“方便”卻要花幾十萬去換取,對于雙工資雙兒女上有老的我們家來說顯得奢侈了。
復盤幾次買車拍牌事件,這幾十萬買回的教訓是:做事要想長遠,整體規(guī)劃。要是15年拍牌自己上點心,找找專業(yè)團隊會怎樣?要是18年不那么急為了滬牌訂新能源相信能拍中并去做會怎樣?要是這次拍中日期提前一個月,那么國5就還能上滬牌,是不是就不用換新車?要是……
每個時間節(jié)點,都有可能遇到轉機,少一點心血來潮,那么這種隨遇而安可能更會心安理得一點。
買成長,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