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健康,共享愛”,這里是合一心身健康學院。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對自己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就算此刻的自己在別人看來,是無比的光鮮,是如此的有才,讓人羨慕。
但是自己都不免有心里陰云密布的時候,突如起來的恐懼與焦慮讓自己無法承受,那一刻,什么都做不了,也都不想做,覺得任何事情都是無意義的,無論自己如何奮斗,仍然擺脫不了深深的恐懼。
似乎已經(jīng)擁有了穩(wěn)定的事業(yè),但是還是免不了在一個個項目下停頓和嘆息;
在入住寬敞舒適房子的背后,是在房貸中掙扎的日日夜夜;
認識了很多朋友,都維持著不錯的關系,但是在自己痛苦絕望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不知道該聯(lián)系朋友圈的誰;
于是,我們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無法忍受自己犯的種種錯誤,無法接受工作上的任何失敗,無法面對自己的各種缺陷。
懦弱、無力、懶惰、自卑,一想到這些,就想狠狠的抽自己:“你媽是怎么把你生成這樣的?!”。
我也深深地體會過這種撲面而來的孤獨感和無力感,尤其是當自己發(fā)現(xiàn),無論我多么用心,都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高度;無論我多么努力,還是會有完不成的工作和任;無論用多么友善認真的心對待世界,世界還是會還我一地雞毛。
在無數(shù)次的被這種感覺侵襲了以后,我終于承認,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我終究是一個有很多缺點的人,我無法去奢望那些天上掉餡餅的好運。
對負面特質(zhì)的所有排斥,自己無法面對的喪失,是源自于對自己的絕對期待,內(nèi)心裝著太多的夢想,做不到便一個勁的貶低自己。
這就是武志紅講的“全能自戀”。希望自己一有需求,就能馬上實現(xiàn)被滿足。
這就像我們在嬰兒時期,希望一哭媽媽就能夠馬上回應自己,就知道自己發(fā)生了什么,是尿濕了,還是肚子餓了,是想玩耍了,還是想要抱抱了,然后滿足自己。
幼時的需求比較容易被滿足,能相對輕松的獲得關注,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從小孩成長到成人,我們需要獲得更多人的認同,隨著我們社會角色的多元化,而主動爭取的難度也越來越高,要做到面面俱到,甚至都要做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曾經(jīng)有位母親困擾于于事業(yè)與照顧孩子無法兼得,最后被迫放棄事業(yè)照顧孩子,但是現(xiàn)在孩子覺得她煩,覺得她限制太多。
她發(fā)現(xiàn)自己對孩子的關愛,孩子并沒有收到,回望這幾年,為了孩子荒廢了事業(yè),努力照顧孩子,卻沒達到預期,無比挫敗。
舉這個例子,不是想鼓勵大家不要家庭,只要事業(yè),而是要知道,自己在做決定之前,問問自己究竟喜歡做什么,做什么能讓自己輕松,當你付出你的努力的時候,你是開心的嗎?這樣的付出是你自己真正想要的嗎?
因為,你的優(yōu)秀,你自認為為對方付出的一切,都不一定是對方喜歡你的理由,萬一對他來講這是一份壓力呢?你對孩子的保護,也不一定真的是保護,萬一他感受到的是控制呢?
這取決于,你能不能真實的面對:“我就是沒有辦法都做到。”你只能做到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需要的那個部分。
這樣便能讓自己內(nèi)有主宰,做到“以不變而應萬變”的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