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點:
一、差異并不是伴侶關系有問題的原因,恰恰是伴侶在一起的理由。
差異存在吸引
二、為什么人們變得討厭差異
答:人不愿意改變,而愿意停留在心理舒適區帶來的經驗的好處,我執
三、差異是夫妻雙方配合的結果
因為妻子容易粗心,所以丈夫他能負責家里的風險控制。
因為丈夫的細致考慮,所以妻子才可以去探索,為家里帶來新的活力。
四、面對差異的兩個常見誤區
1.認為差異是對自己的威脅,我要聽對方的?(僵固型思維)
2.對方必須跟自己一致,這才是愛(應該思維)
五、如何解決差異
1.找出差異背后的一致性:無論有什么樣的矛盾,不要讓這種矛盾影響彼此的關系。
2.用開放的,商量的態度。
金句:
1.越是成熟的自我,其實越不會害怕改變,也越容易接納別人的觀點。
2.兩個人都在征詢彼此的意見,而沒有把彼此當作對立面,這就是商量。
一、差異并不是伴侶關系有問題的原因,恰恰是伴侶在一起的理由。
在談起彼此的矛盾時,很多伴侶都會說:我們愛好不同、性格不同、三觀不合、我們成長的原生家庭不一樣……這么多不同,所以我們就沒法相處好。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剛開始戀愛的時候,伴侶和你的差異,往往是伴侶吸引你的點。
“我很自卑,而他看上去很自信。”
“我很內向,而他卻很外向。”
“我比較冷靜,她卻很熱情。”
可是慢慢地,隨著摩擦的增多,這些曾經吸引人的優點,會變成讓人討厭的缺點。
自信會變成虛榮
外向會變成魯莽
謹慎會變成膽小
冷靜會變成冷漠和不解風情
二、為什么人們變得討厭差異
答:人不愿意改變,而愿意停留在心理舒適區會帶來經驗的好處,我執
?
適應伴侶的這些差異,就意味著自己要做一些改變,這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的。
討厭差異的背后,是人不愿意改變的固執己見。
三、差異是夫妻相互配合的結果
例子
妻子是這么埋怨丈夫的
丈夫特別謹小慎微,對什么事都擔心過度。我呢,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喜歡帶全家人去沒去過的地方旅游。可是他呢,總想著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危險,每次出去玩都要帶一堆的藥,有時候還給我潑冷水。跟他生活在一起我真的很累,有時候覺得很沉悶,死氣沉沉。
丈夫是這么埋怨妻子的
我老婆特別粗心,什么都不管,什么都無所謂。有一次孩子發燒了,我去跟她說,結果她還嫌我打擾了她睡覺,說這點燒有什么關系。
分析:
這對夫妻覺得,彼此的差異變成了他們的問題。可在我看來,差異恰恰是兩個人在家里的合理分工。
因為妻子容易粗心,所以丈夫就變得謹小慎微,這讓他能負責家里的風險控制。
因為家里有丈夫的細致考慮,妻子才可以去嘗試更多新鮮的東西,才可以去探索,為家里帶來新的活力。
小結:
兩個人的差異,正是他們為了維護家庭運轉,相互配合的結果。
四、面對差異的兩個常見誤區
?
1. 認為差異是對自己的威脅。(僵固型思維)
擔心如果自己在這件事上聽了對方,那是不是以后都得聽對方的。
越是成熟的自我,其實越不會害怕改變,也越容易接納別人的觀點。
越不成熟的自我,越會擔心被別人支配,所以會用更大的聲音來說不。
2. 對方沒有全心全意支持自己,理解自己。(應該思維)
覺得只有對方跟自己一致,才是關心和愛自己的。
例子:
丈夫想要脫產去讀一個碩士。妻子覺得這段時間家庭經濟壓力很大,表示不同意,丈夫接受了。可是,這好像成了兩個人的一個心結。在咨詢室里,妻子一直在抱怨丈夫冷著臉。
丈夫說:“我理解你的難處,我也接受了你的決定,可是我就不能難受一下嗎?”
妻子說:“我希望你是心甘情愿地為我們家著想。你難受,就是不心甘情愿。”
同樣,這個妻子生氣的原因,也是丈夫跟自己不一致。她想要的心甘情愿,就是丈夫要跟她想的完全一樣。
五、正確處理差異的兩個原則
1. 理解和接受這種差異,并尋找差異背后的一致性。
例子
一對夫妻在爭論孩子該不該學奧數。妻子覺得孩子應該學奧數,丈夫覺得孩子應該多運動。
如果是成熟的夫妻
丈夫就可以說:“好,那就先學奧數試試看,萬一孩子不愛學,那就再回來。”
妻子也可以說:“那先買些書讓他接觸接觸,萬一他有興趣再去報班。”
無論有什么樣的矛盾,不要讓這種矛盾影響彼此的關系。
只要有這種共識,就更能夠容忍彼此的矛盾和差異。
2. 要用一種商量的方式對話。
?
A.解釋、辯論、指責、通知,是封閉的
也就是在說理由之前,已經打定主意不讓對方影響自己。
B.商量是開放的
也就是允許對方說他的理由,也允許對方影響自己。
每句話后面加個后綴——“好不好?”
比如
妻子可以跟丈夫說:“你看人家孩子都在報奧數,我們家孩子也去報個奧數,好不好?”
丈夫可以跟妻子說:“孩子現在還小,我們等他長大一些再報,好不好?”
兩個人都在征詢彼此的意見,而沒有把彼此當作對立面。這就是商量。
總結:
通常,會商量的夫妻才能找到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把差異變成彼此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