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育兒及成長筆記
關注圈和影響圈概念解析
看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斷他是否積極主動。每個人都有格外關注的問題,比如健康、子女、事業(yè)、工作、國債或核戰(zhàn)爭等等,這些都可以被歸入“關注圈”,以區(qū)別于自己沒有興趣或不愿理會的事物。
關注圈內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則超出個人能力范圍,前者可以被圈成一個較小的“影響圈”,觀察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集中于哪個圈,就可以判斷他是否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的人專注于“影響圈”,他們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們的能量是積極的,能夠使影響圈不斷擴大,擴張和成長。
反之,消極被動的人則全神貫注于“關注圈”,緊盯他人弱點、環(huán)境問題以及超出個人能力范圍的事情不放,結果越來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憐,并不斷為自己的消極行為尋找借口。錯誤的焦點產生了消極能量,再加上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就造成了影響圈日益縮小。
只要我們的焦點在關注圈,就等于是允許自己受制于外界條件,自然就不會主動采取必要的措施來推動積極變化。
前面提到我有一個兒子在學校里遇到了麻煩,我和桑德拉都很擔心,怕他因為那些弱點而被別人輕視。但這些都屬于關注圈范圍,結果錯誤的焦點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我們自己倍感憂慮和無助,同時也加重了孩子的依賴性。后來我們聚焦于影響圈,著眼于自己的思維定式,結果真的有效。結論是我們不必擔憂外界條件,只要先從自己做起,就可以化阻力為助力。
人與人的地位、財富、角色與人際關系不盡相同,因此在某些情況下,一個人的關注圈可能會小于影響圈。這說明此人由于自己的緣故,在情感方面缺乏遠見和判斷力,消極而又自私,全部精力都放在關注圈內。
積極主動的人雖然更看重自己的影響力,但也有一個關注圈,只不過他們的關注圈往往大于影響圈,這樣才能有效發(fā)揮影響力。
直接控制、間接控制和無法控制
我們面對的問題可以分為三類:可直接控制的(問題與自身的行為有關),可間接控制的(問題與他人的行為有關)和無法控制的(我們無能為力的問題,例如我們的過去或現實的環(huán)境)。對于這三類問題,積極主動的人都是由影響圈著手,加以解決。
可直接控制的問題:可以通過培養(yǎng)正確習慣來解決,這顯然在影響圈范圍內,本書第二部分“個人領域的成功”中討論到的習慣一、二、三即屬于這一類。
可間接控制的問題:可以通過改進施加影響的方法來解決,例如采取移情方式而不是針鋒相對,以身作則而不是口頭游說。這在第三部分“公眾領域的成功”中的習慣四、五、六中有所論述。
無法控制的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面部曲線,以微笑、真誠與平和來接受現實。縱使有再多不滿,也要學著泰然處之,這樣才不至于被問題控制。
不論是能直接控制的、間接控制的還是無法控制的問題,解決的第一步都掌控在我們自己手里。我們可以改變習慣、手段和看法,而這些都屬于影響圈范圍。
擴大影響圈
令人鼓舞的是,在對環(huán)境選擇回應方式的同時,我們對環(huán)境的影響力也得到增強。這就像一個化學方程式,改變其中的某一部分,其結果就會跟著改變。
有人誤以為“積極主動”就是膽大妄為、滋事挑事或目中無人,其實不然,積極出世者只是更為機敏,更重視價值觀,能夠切乎實際,并掌握問題的癥結所在。
“如果”和“我可以”
一個人的關注圈和影響圈可以從他的言談中看出端倪,與關注圈相關的語句多半帶有假設性質。
“要是我的房屋貸款付清了,我就沒有這么煩心了”
“如果我的老板不這么獨斷專行。?!?/p>
“如果孩子肯聽話。?!?/p>
而與影響圈相關的語句則多半體現了這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例如“我可以更耐心、更明智、更體貼。。”
把外在環(huán)境視作問題癥結的想法本身就成問題,應該說是我們給了外部環(huán)境控制自己的權利,這種“由外而內”求變的思維定式就是以外在環(huán)境改變作為個人改變的先決條件。
積極的做法應該是“由內而外”的改變,即先改變個人行為,讓自己更充實,更具創(chuàng)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響,改變環(huán)境。
我知道這種激烈的思維轉換并非人人能及,畢竟讓他人或外界條件做替罪羊要容易得多。但是人人都應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應該為自己營造有利環(huán)境,而不是坐等好運或噩運的降臨。
婚姻出現裂痕的時候,只顧著揭發(fā)對方的過錯不但于事無補,而且這種強調“錯不在我”的做法本身就證明了你是個連自己都無法保護的受害者,自然更談不上影響對方。不斷的指責不但無法使人改過遷善,反而會令人惱羞成怒。
真正有效的策略應從自身能控制的方面著手,也就是先改進自己的缺點,努力成為模范妻子或丈夫,給予對方無條件的愛與支持。我們當然也盼望能感受這份苦心,進而改善自己的行為。不過對方的反應如何,并非重點所在。
除了好丈夫、好妻子,我們何妨試著做個好學生或好職員。如果遇上實在無能為力的狀況,保持樂觀進取的心情仍然是上上策,不管快樂或不快樂,同樣積極主動。有些事物不是人力所能控制,比方說天氣,但我們仍可保持內心或外在環(huán)境的愉悅氣氛。對力所不能及之事處之泰然,對能夠掌握之事則全力以赴。
手杖的另一頭——必然后果
在把生活重心由關注圈移植影響圈之前,有兩件關注圈內的事值得深思,那就是自由選擇的后果以及錯誤。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行為與回應,但后果仍由自然法則決定,非人力所能左右。比如我們可以選擇一步跨到告訴行駛的火車的正前方,但是與火車沖撞的后果卻在影響圈外。又比如有些經商者習慣玩弄手段,瞞天過海,由此產生的社會后果取決于事情是否敗露,然而人格污點卻無論如何都難以消除。
原則制約我們的行為,順之則產生積極效果,逆之則導致消極后果。所以說我們在享有選擇的自由的同時,也必須承擔隨之而來的后果,就好像“拾起手杖的一頭,也就拾起了手杖的另一頭”。
人的一生中,錯誤的選擇常常發(fā)生,其后果讓人悔不當初,卻又無能為力,于是想象著如果再有一次機會,必會另做他選,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第二件事。
對于已經無法挽回的錯誤,積極主動的人不是悔恨不已,而是承認往日錯誤已屬關注圈的事實,那是人力無法企及的范疇,既不能從頭來過,也不能改變必然后果。
對待錯誤的積極態(tài)度應是馬上承認,改正并從中吸取教訓,這樣才能真正反敗為勝。正如俗語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如果犯了錯卻不肯承認和改正,也不從中吸取教訓,等于錯上加錯,自欺欺人。文過飾非,強勢奪理無異于一錯再錯,結果是越描越黑,給自己帶來更深的傷害。
實際上傷我們最深的,既不是別人的所作所為,也不是自己所犯的錯誤,而是我們對錯誤的回應。就仿佛被毒蛇咬后,一心忙著抓蛇只會讓毒性發(fā)作更快,倒不如盡快設法排除毒液。
我們對任何錯誤的回應都會影響到下一刻發(fā)生的事件,所以一定要立刻承認并加以改正,避免殃及后來,而且我們的力量也會由此得到回復。
做出承諾,信守諾言
影響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諾與信守諾言的能力,積極主動的本質和最明白的表現就是對自己或別人有所承諾,然后從不食言。
承諾也是成長的精髓。自我意識與良知的天賦讓我們能夠自我檢討,發(fā)現有待改進的地方、有待發(fā)揮的潛能以及有待克服的缺點,然后想象力與獨立意志的天賦會配合自我意識,幫我們做出承諾,確立目標,矢志達成。
由此就找到了兩種能夠直接掌控人生的途徑:一是做出承諾,并信守承諾;二是確立目標,并付諸實踐。即便只是承諾一件小事,只要有勇氣邁出第一步,也有助于培育內心的誠信,這表示我們有足夠的自制能力、勇氣和實力承擔更多的責任。一次次做出承諾,一次次信守諾言,終有一天榮譽會超越情緒的力量。
做出承諾與信守諾言正式培養(yǎng)高效能習慣的根本力量。知識、技巧和意愿都位于影響圈內,改善其中任何一項都會改善三者之間的平衡,三者的交集越大,就說明我們對于習慣及其原則的修養(yǎng)越完善,就越能以崇高的品德實現平衡而高效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