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開始,“物競天擇”、“進化”這些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人們日常交流的口頭語之一。通常來說提到“進化”,人們都會認為這是一個用于生物學的名詞,是指種群里的遺傳性狀在世代之間的變化,那么當“進化”與“心理學”碰撞在一起,又會激起什么樣的火花呢?
? ?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說:“心理學有一個漫長的過去,但只有短暫的歷史。”相比動輒幾百萬年演化史的生物學,從心理學家馮特于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至今不過近百年的時間,在這百年里心理學的發展如同雨后春筍一樣蓬勃發展,各個學派的思想潮流百家爭鳴,這就會導致大多數人對于心理學的認識會停留于“學習了心理學是不是可以知道別人心理想什么”又或是“學習了心理學是不是就是可以算命”,甚至連弗洛伊德都曾跟愛因斯坦抱怨:“在你的研究領域,沒有一個不懂物理學的人會說三道四,而在我的研究領域,所有不懂的人都要來指手劃腳”,人們并不認為心理學是科學。
? ? 然而心理學,它是一門科學,是研究人類自身奧秘的科學。
? ? “人類的知識,不管是群體,還是個體,其構成都是雙向建構的產物,即人(類)在認識世界的同時,自身的認知結構也得到了提升,而且,人(類)又不斷使用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錘煉的‘認知結構’這一利器,反身解剖自己的認識(甚至包括認知結構本身),并及于其他專屬于‘人’的領域——意識的、思想的、情感的、人際的、個性的諸多方面。這種自我解剖的功能,唯有‘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維者的精神’才能做到,它是人類精神的本質所在。而且,隨著人類自身的發展,它會變得越來越自覺和深入。”
? ? 進化心理學,它是一種綜合了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思想的科學。進化形成的心理機制包含了以下特性:
1、進化形成的心理機制之所以表現為當前的這種形式,是因為它在進化歷史中解決了某種反復出現與生存和繁殖有關的特定問題;
2、進化形成的心理機制被設計成只接收一小部分特定的加工信息;
3、進化形成的心理機制所獲得的輸入信息,能夠向有機體預示他正面臨的適應性問題;
4、進化形成的心理機制根據決策規則將輸入信息轉換成輸出信息;
5、進化形成的心理機制所產生的輸出,可能是生理活動,可能是其他心理機制所需的信息,也可能是外顯的行為。
? ? 本書包含的信息非常龐大,內容囊括了擇偶策略、親代撫育、合作和攻擊等等,在這里,只挑選一個有關于精神分析中的戀母弒父情結的一個研究來做分享。
? ? 戀母情結,是精神分析里面的一種重要情結內容,也稱之為俄狄浦斯情結,原義來自于希臘神話中俄狄浦斯由于命運的安排,最終殺死自己的父親并迎娶了自己的母親的故事。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兒童在性發展的對象選擇時期,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對于幼兒,這個對象首先是雙親,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的選擇對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選擇,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時也是由于雙親的刺激加強了這種傾向,也即是由于母親偏愛兒子和父親偏愛女兒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對他的母親發生了一種特殊的柔情,視母親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親看成是爭得此所有物的敵人,并想取代父親在父母關系中的地位。
? ? Daly和Wilson收集了很多間接的數據。他們考察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謀殺案,用以檢驗弗洛伊德的預測,即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謀殺主要集中于俄狄浦斯階段(2-5歲)的同性謀殺案。他們把謀殺事件作為沖突程度和敵對關系的一種預測手段。從早期的謀殺模式上來看(例如,有繼任父母存在的家庭發生的謀殺事件更多),該假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 ? 使用研究父母和子女謀殺事件的兩個獨立樣本,一個來自加拿大,另一個來自芝加哥,Daly和Wilson沒有發現俄狄浦斯階段(2-5歲)存在同性謀殺事件的任何證據。例如,在加拿大樣本中,有21名男孩被父親殺死,21名男孩被母親殺死。在同一個樣本中,有27個女孩被父親殺死,27個女孩被母親殺死。把這些謀殺事件加以分析,我們發現并沒有證據顯示父親會更傾向于殺死兒子,或者母親更傾向于殺死女兒,至少在俄狄浦斯階段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