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孩子在樓下玩冰,有一根手腕粗的木棍一直都是他一人在玩,后來又一位哥哥來他倆一起玩的很好,我看十一點多了,我就上樓做飯了,我正在廚房做飯,正好看到他正在和二樓的哥哥說話,具體的內容聽不到,不過可以看到那位哥哥懷里抱著木棍,孩子邊說那小手還上下揮舞著,一看就知道他倆在理論,然后就看到孩子氣呼呼的轉身就上樓了,清楚的看到他哭了,這時聽到二樓的家長在問他怎么了?他說哥哥拿他的木棍不給他。然后就聽到那個小男孩說這不是你的,就不給你。說著就把木棍扔到汽車底下。
當我看到這一幕時我第一個聲音是祝佳祈已經不止和這個小朋友發生爭執,說來也奇怪,孩子和院里的大大小小的小孩都玩的特別好,甚至包括幾個大人,每次看到我都要問佳祈怎么不下來玩?唯獨就是這個二樓的小哥哥,幾乎每次都會有沖突,每次都是孩子哭著上樓,這次我決定改一改以往的溝通方式
我打開門,留意到孩子的面目表情比之前那種傷心委屈要好很多,我張開雙臂迎接他,他抱著我的那一刻哭了,他說那個哥哥真討厭,他老是傷害動物,破壞植物,他心眼很壞。我只是抱著他,親親他的額頭,任他發泄,看他平靜了好多,我問他還是二樓的哥哥嗎?他說是,他把我的木棍拿走了不給我。我問他媽媽上來前你和另一個哥哥一起玩木棍不是挺好的嗎?你們三個一起玩是嗎?他說不是,二樓的哥哥說木棍不是我的,不給我玩。這下我明白了,我說,木棍的確不屬于任何一個人的,我們只是可以一起玩,但它不屬于你也不屬于哥哥。媽媽突然覺得二樓的哥哥就像一面鏡子,他讓我們看到了自己和他其實一樣都認為木棍是自己的,是嗎?孩子點點頭,我接著說就像剛才你說的,二樓的哥哥是不是還讓我們學會了要保護動物,保護植物對嗎?這不是你從哥哥這面鏡子里認識到的嗎?孩子又一次點點頭,媽媽,我再也不想和二樓哥哥玩了,我笑著說,當然可以,你有選擇和誰玩的權力,如果你還不知道該如何和一個人相處,那就先不要在一起,這也是一個解決辦法啊。孩子很開心的笑了,緊接著就在沙發上又蹦又跳了,孩子真是孩子~
不用力,只要讓孩子的情緒流動起來就好,不必讓孩子非要學會什么,也不必讓他非要去理解別人才可以,接受別人才可以,那個人就是這樣,他印照出我們自己某一部分,同時也在提醒我們。如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