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一生,一眼就可以望到頭。
最近突然有一個特別大的慨嘆:深深地體悟到,一個人現在的生活方式,真的就決定了他以后的生活方式。慢慢地有了耐心后,我開始在培養觀察的習慣。誒,我發現我身邊的普通人,簡直就是我生活的影子,基本上他們怎么樣,我就怎么樣。所以,為啥李笑來會倡導要正確地特立獨行呢?我覺得這是一種讓我們這些堅持成長進步的人,在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時,找的一個很好的借口。這個借口真的很好。為我們的特立獨行找到了理論依據,心理依賴。
成功是有方法的,但是這個找方法的機會不應該讓給別人,讓別人手把手地教你(說得惡心點,是讓別人把那些有營養的食物嚼碎了,送到你的嘴邊。),就會形成嬰兒般無知、幼稚的依賴。
無論是什么方法,都有適用范圍。在使用一個方法之前,應該判斷一下這個方法是否符合我們自己。而這個做出判斷的人,是且只能是我們自己。
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真的是從日常小事的選擇、思考、觀察開始的。那些在危急時刻表現出來的時刻見解、力挽狂瀾的決斷力。真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點地慢慢積累的。我覺得這有點像練習肌肉。一開始肌肉是很小的,只有經過每天堅持不懈的鍛煉,我們才有可能成為一個肌肉健碩的人。
今天我覺得最大的收獲是,我的耐心在慢慢增加。不再像以前那樣毛毛躁躁,急急忙忙的。直向兩天的活一天甚至半天就給干完。這是一個急躁的毛病。這種毛病應該是對于內心的極為不自信而導致的。總是希望一蹴而就,活在幻想之中,不顧現實基礎,總想像新聞報道里或是別人口中牛逼的xxx。
我晚上喜歡做夢,白天容易臆想(意淫)。這多多少少都是活在幻想中的表現。不顧實際情況,腳一點都不塌在實地上。異想天開,形容我這種人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今天重新對于反饋這東西有了另一番認識。
反饋這東西,我一開始的認識是在羅輯思維的一集講游戲的視頻里。一開始只覺得反饋只東西用好了原來還有這么大的魔力啊!想想,難道不是這樣的嗎?打游戲,人們無論什么動作都會有一個相應的回應。這個回應會大大地刺激人們的行為,使游戲玩家會根據相應的反饋,自我訓練,自我完善,直至最后殺死終極大boss。
但是我對于反饋這東西也一直是局限在認識里,一直沒有好好踐行這個信息。今天聽李笑來的寫作課,說到寫作最致命的地方在于沒有反饋給寫作者。
沒有反饋就談不上改進。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候,寫作者自己是不能發現自己的一些錯誤的,他需要外界的反饋,需要旁觀者的建議,這有助于讓他客觀而真實地看到自己的文章,從而有改進的可能,有進步的機會。
我現在迫切地需要培養高度專注力。也就是說,我要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思考、閱讀以及寫作上。但是為了達到這個專注力,我需要把其他的雜七雜八的事情給妥善的解決掉。不讓它們耗費自己的精力。集中起優勢兵力打攻堅戰。
我慢慢地意識到自己最近要進入攻堅期了。寫作、思考、閱讀的第一輪入門已經結束了,現在應該進入攻堅期了。
這個攻堅期應該一起進行,在同一時期,密集閱讀,思考,寫東西。而這個攻堅期我初步設定的時間是這個學期加上暑假結束。也就是在大四開學前,我應該完成第一輪的寫作、思考、閱讀三部曲。
誒,在寢室寫東西就是不能保持專注,總是別打擾。
以后還是盡量去教室寫吧!那樣會歡暢很多。
其實寫作這東西,現在我有了更直觀的感覺。我覺得,就是把我的思想,我的深層的、淺層的思考,我自己注意到的,沒有注意到在潛意思里的思考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而演說也是一樣,只是呈現方式不一樣而已。
思考這東西搞定了,想清楚了,寫東西和公眾講話,會談、發言這些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把最核心的東西弄好,其他也只是最多花個一兩個星期來練習那些次要的技巧以及熟悉流程而已罷了。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思考。怎么過分夸大思考的作用,都不過分。
最近一直在想,怎樣才能賺到大錢呢?賺大錢的邏輯是什么?我又這個機會嗎?如果我十年后要能一次賺到100萬,那么我現在應該怎么準備。
很顯然,這些都沒有具體的答案。賺大錢這東西,除了極佳的運氣外,還靠的是實力,眼界,認知。準確地來說,你知道怎么才能賺大錢,你知道這里面的邏輯是什么,這個邏輯就是賺大錢的邏輯。
我覺得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差距,沖突這些,都是認知的不同造成的。但是,毫無疑問,有些人的認知比另一些人的認知更廣,前者的認知包括后者的認知。進一步來說,前者的現在的認知層次是從后者的認知層次發展而來的。所以,前者知道后者的認知是怎么一回事,而后者并不知道前者的認知是怎么一回事。(因為他沒有經歷過)這也解釋了,很多窮人不理解富人的行為。這是一種理想的、金字塔式的橫向認知層級。
橫向認知層級還有一個類型,就是我們所說的“代溝”問題。
所謂代溝問題,,是因為代溝雙方得認知出現了斷層導致的。代溝這個東西,最容易出現在時代急劇變化的時代。比如,60、70年代出生的絕大多數人仍然在用他們那個時代的思考方式和思想方法來思考這個問題。越是文化層次低的人,越是固步自封的人越無法理解這個世界的發展。這個世界的逐步升級。
這讓我想到李笑來的一句話——讓那些錯誤的人自以為是的活著是對他們最合適,最恰當的懲罰。
這句話以前就聽過了,但是現在才慢慢理解他的深意。
我們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有限,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和人上。在生活中對于很多即使你不認同,但是對方卻傻逼般地認為就是這樣的時候,我們不妨說句“你喜歡你好”。而這句話后面核心的原理就是——讓那些錯誤的人自以為是的活著是對他們最合適,最恰當的懲罰。
在對李笑來慢慢深入的了解他的文章,他的課,他的講演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他其實懂我們這些在底層掙扎的人的心理,他應該曾經也是遇到過和我們一樣的困惑。然后他一路打怪升級。做到現在的億萬財富。我從他的生活經歷中總結了一下:
① ,從小父母的觀念就比周圍的其他人好,而且他的父母本身文化層次也不低,在那個年代真的算不上是普通人。所以,從小李笑來同學應該在作各種成長的經驗儲備。比如,選書和讀書的智慧等等。
② ,他是真正的從社會底層打拼上去的人,而且大學畢業一開始干的銷售以及在大學其實早就有這方面的嘗試和思考。所以,在銷售的時候,他就慢慢在了解人性,順帶掌握了銷售技能,口才等。
③ 在新東方的那段日子我覺得是他得以從底層上升到上層的跳板。在新東方教了六七年的書,而且在這期間他還寫出了好幾本暢銷書。所以,這是他的早期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
④ 他是一個不斷掙扎的人,總是想挑戰一下大眾普遍的認知。總是喜歡折騰。而且,事實證明他折騰得好像很不錯的樣子。
⑤ 我覺得以后他肯定還會不斷地進步,真正做到終身學習。他也在為自己開辟一個新的時代。現在貌似已經初見成效。而且,毫無疑問,他正在憋大招。這個大招可以讓他一舉成名天下聞。但是,我想即使沒有這個大招,他也會在自己的不斷成長中找到更大的大招,找到更讓人驚呼的知識形式。
很多人說李笑來說的東西信則寧,不信則寧。是新一代雞湯大師和洗腦大師。他自己也承認“雞湯大師”這個稱號,他覺得雞湯也沒什么不好啊!
雞湯本來是用來大補的,但是為什么現在有那么多人談雞湯色變,對雞湯敬而遠之呢?
我看到一個說法,是說很多成功學大師,很擅長熬制雞湯,而且,他們熬制的雞湯也很美味。聞到之后,會讓人垂涎三尺。這是雞湯和成功學得魅力所在。但是遺憾的是,大師熬好了雞湯,卻忘了或者壓根不想又或者根本沒有準備湯勺。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很多東西是這么一個道理,但是真正去實踐,去做的時候,環境不一樣,個體差異導致的結果也會迥然不同。
而李笑來的雞湯,在我看來就是那種有湯勺能夠夠得到的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