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簡書《健康&養生》專題征文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
? ? ? ?一周內,我負責的兩位患者診斷結果明確后都要求出院,讓我思考頗多。對他們我一方面是心疼,一方面是欣慰。心疼是因為我沒有回天之力,不能幫他們扭轉現狀;欣慰是我的他們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很樂觀,能很理智的遵循內心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去走完自己的最后一程。
? ? ? ?昨天,臨下班我的3床病人(舌癌術后轉移,此時的他呼吸都很費力)拉著我含混不清的對我說,核磁共振的結果出來了,他明天就要回平頂山老家的醫院治療了(曾提供治療方案可做氣切來緩解呼吸困難延長生命但他考慮后想全身而退),我說好,回平頂山離家就近了,吃飯(其實他吃飯都已很費力,湯湯水水咽著就很困難)啊什么的會方便一些,心情也能好一些。說完轉過身眼淚就盈滿了我的眼眶,半年,從他第一次住院到現在,我親眼目睹疾病一路將曾經壯碩的身體耗干熬垮,明天我休息不上班,這次再見就不會再見了吧。
? ? ? 我的9床病人活檢病理結果出來后,主任護士長我們早上查房時,他笑著朗聲給我們說,你們給我帶些藥讓我出院吧,要讓我去化療(主任建議他可先做做化療看看,若病灶變軟變小,手術還是可以做的,因為他的腫物長的挺大位置也有些復雜)我是不去,我現在好好的,能吃能喝的,打了化療打的不能吃不能喝聽說還會掉成個禿子,那我可不干那事。是的,結果出來后,他們一家人(阿姨和他的兩個姑娘以及他)都沒有表現出很悲傷的情緒,而是還很樂觀積極(準備回家拿些中藥以及一些補養品吃吃)的談論這件事,我就覺得我是可以放心了。
? ? ? 他們的觀點我不排斥,人嘛,生老病死是必然,只是時間方式不一樣罷了,坦然樂觀去面對就好了吧,因為悲觀消極也于事無補,該來的總會來,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后悔就行。
? ? 有時我就在想,醫患護的關系就很像是一個家庭,醫生是爸爸,患者是孩子,護士是媽媽。爸爸負責排憂解難,媽媽負責吃喝拉撒。爸爸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手術室里拼命切除病變,趁著清早的一丁點兒寶貴查房時間還要到床邊噓寒問暖。媽媽們就跑前跑后守護身邊滿足各種生理生活必需。
? ? ? 人不是機器,真的是有感情的好吧,一個病人從入院到出院,少則兩天、三天,多則十天、半月、一月,正常上班時間,每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都要進次病房見一次面,真是比和同事比和家人待的時間都長呢。每每我休息后上班我的病人對我說,你可回來了,你又休息了兩天對不對,找不到你還真不習慣呢之類的話我就特別感動和感恩,我甚至都會覺得我不該休息。而且遇到那種越是善良、樸實、老實、對你百般信任、百般依賴的患者,就越沒有抵抗力,就越牽動你的心。我想這不是天真、也不是矯情,是我們護患之間的真實。
?? ? 生命相系、性命相托,我等當誠惶誠恐,更加謹慎、認真。我希望我能堅持下去,一直溫暖他們并被他們溫暖。
? ? ?我的你們,愿你們安好,無論是在天涯還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