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教育孩子有些經驗,因此常常有人找我,說把孩子放我家全托,我總是拒絕。不是我怕麻煩,而是選擇全托,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外。
把孩子外包,隔離了你對孩子的了解
曾經,戴爾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筆記本生產商之一。他在臺灣有一家代工廠。開始,這家代工廠只供應簡單的電路,后來它向戴爾提議,主板也交給我們吧。后來,戴爾又接連將供應鏈和電腦的設計外包給了這家代工廠,自己只用提供logo,再后來,這家代工廠注冊發布了自己的電腦品牌,它就是華碩。戴爾曾經是令人看好的電腦企業之一,但是不斷地外包,使它不再掌握關鍵技術,走上了平庸之路。
有許許多多的家長,對待自己的孩子,就像曾經的戴爾一樣,放棄培養孩子能力的環境和機會。當戴爾將業務外包給華碩的時候,華碩借機發展出了一套工作流程,而戴爾相同能力則不斷退化。許多家長也像戴爾一樣,只關注孩子獲得的資源,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把孩子外包給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而事實上,那些“外包商”根本不了解你的孩子,他們也不愿意了解,他們只是讓你看到那個外包的表面成績,而具體的生產過程,孩子快樂嗎?他們得到了什么別的啟發?……這些都是你擅長的,但你放棄了。
把孩子外包,阻礙了孩子情感的發展
全托的孩子缺少家庭的溫暖,不利于孩子的情感培養及智力發展。全托的孩子猶如在孤兒院長大,自我意識和合作意識往往停留在較低層面——不是他們天賦不好,也不是保育員的工作不盡責,是他們被剝奪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父母之愛,從小缺少家庭氣氛滋養,缺少和親人的情感及語言交流,以至于成年后在心理及能力方面表現出永久的缺陷。腦神經科學已證實,早期情感發育不良,會直接損害大腦的正常發育,使其結構異常,造成無法逆轉的病理性改變。
把孩子全托,本質上是反自然、反天性的,是成人無視兒童作為一個人的自然需求、把自己的需求強加到孩子頭上。認為送孩子去全托或寄宿制學校,就可以鍛煉出很強的自理能力——按照這樣的邏輯,孤兒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應該是最好的。事實上,在孩子幼年時期就急于發展他的社會屬性,減少他和父母相處的時間。這樣的拔苗助長,讓孩子原始的自然需求得不到滿足,今后他的社會屬性也難正常成長。孩子越小,對父母之愛的要求越多,對相處時間和頻次也就要求越多,這是兒童獲取安全感的必需。長期寄宿的孩子,潛意識中既害怕被父母拋棄,又對父母有怨恨,所以經常會表現出委屈、拒絕、過度纏綿和不可理喻,從而導致較嚴重的心理問題。
把孩子外包,推卸了你對教育的責任
很多家長說,我工作實在忙,沒有時間教育孩子。也有家長說,我們自己沒有文化,不會教小孩,寄宿制學校提供了生活、學習、管理等全方位服務,比我們自己教育要更好。其實這些理由都不應該成為對孩子撒手不管的理由。
想做一件事總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總有借口,再忙也要回家吧,哪怕每天只有半個小時和孩子相處,或者幾分鐘都是有意義的。只要父子間常聽到對方的聲音,母子間常聞到彼此的氣味,家中就會形成甜蜜的氣場,這種氣場包圍著孩子,讓他內心安全而滋潤。時間是最有彈性的東西,擠一擠就出來了。可加可不加的班,不加;新上映的大片,不看;朋友邀約吃飯,少去;屋子很亂,由它;睡眠不足,真的很累,累就累點吧,反正年輕……天下父母沒有因為帶孩子累死的,何況也就幾年的時間。
再好的學校條件也不能代替家庭的位置。學校的教育只能給孩子提供知識教育,情感教育、精神培養很多還需要家庭的參與。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發生許多事情,如果天天能見到父母,有什么問題、有什么想法就可以及時被父母察覺,能和父母溝通,至少能在情感上得到及時的修復。不要指望孩子能把問題放一個星期,然后周末給你帶回來。全托的孩子與父母缺少相處的長度和頻次,彼此間的情感聯結就會比較稀疏,愛的濃度和質量就不會高。許多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難以很好地與孩子溝通,這與他們和孩子相處機會少,建立的感情聯結比較稀疏有關。要培養一個出色的孩子,父母必須有這樣的意識和自信:父母是最好的老師,親情是最好的營養品,餐桌是最好的課桌,家是最出色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