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相當少有的電影,因為本片百分之九十五是由一張桌子以及十二個人完成,就這樣一個場景,十二個人討論有罪無罪,透過說服、推理和投票來構成整部電影,這在中國是相當少見的,這么做的風險很大,因為你必須臺詞精彩、演員出色并且讓氛圍絲絲入扣,讓劇情整個大翻轉,才能夠使觀眾不睡著,畢竟就是一直說話,但你要說的精彩,十二公民好像也有美國版和俄國版,我是還沒看過,但看中國版覺得特別親切,把一些亞洲重視的倫理觀念以及根深蒂固的傳統都刻化在影片中,更把中國許多社會問題都牽引出來,還有中國人那種比較偏向感性的部分也都在電影中顯現,我猜如果美俄版應該會相對理性,可能就試看看超級理性的對決了,如果說中國版的各自辯論,不妨說是每個人在透露立場時同時也在述說著自己的故事。
我發覺有時候我們太難放棄自己立場了,所以我們往往都難以客觀看待一件事情,你總會套入自己的思維、生活經驗或者是社會的價值觀,但判罪這種重要性極高的裁決,是能夠影響一個人的生死的,應該用一種靠近客觀的角度來進行,因為『萬分之一的錯誤,對一個當事人來說是百分之百的災難。 』但我們要怎么拋棄立場呢,你就要先了解你自己,也就是認清自己的立場對錯,接著與它進行拉扯,然后在真理面前低頭,其實這部片每個人的身份都大不同,但最后能夠達成共識也是表示人依然是種講理的動物,大多數人都會同意理,只是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真理,往往容易被媒體、司法或者是證據扭曲自己原本的想法,而認定他人有罪,我覺得我們絕對無法知道真相如何,所以不能用完全百分之百的方式來認為別人有罪,永遠只是推測,但推測要合理,也就是找出不合理,許多事情看是合乎常理但卻也漏洞百出,還有人也絕非可靠的證據,再加上大家對被害者的同情以及覺得加害者可惡的那種情感都是阻礙你公平判斷的可能,看完這部電影以后,了解十二位公民的身份以后,聽了他們每一位的故事,尤其是最后一位,似乎了解了人好終究難以放下,難以面對真正的自我,從好似一件毫無關聯的事情上都能看出每個人的人生故事一點一滴建造出的立場,當他們要面臨自己價值觀瓦解時,那是多么難以放手難以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