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簡介
“斷舍離”這一概念起源于日本,由山下英子在2000年提出。“斷”指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指把堆放的無用之物全部清理掉;“離”則指拋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于簡單、舒適的空間之中。
“斷舍離”的目的是:通過整理和舍棄多余的物質,擺脫對物質的迷戀,使自己達到內心輕快的愉悅狀態。
“斷舍離”要扔掉的,不僅僅是那些看起來就是垃圾的東西,更包括了那些雖然還有價值,但是你自己用不上的東西。判斷的原則很簡單——半年內都沒用過,就可以處理掉。不要的東西,可以選擇送人,或者到咸魚這類平臺當作二手賣掉。
扔東西之所以比較難,是因為人們的心理上都不喜歡失去東西的感覺。例如,人們被交通罰單罰了一百塊錢,這種不爽,可能需要路上撿到兩百塊錢才能彌補。
? ?斷舍離的實踐
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就是一個斷舍離的實踐者,在蘋果的產品上也貫徹了這種簡潔的設計思路, 盡量減少插口,減少不必要的線條。
在這個信息過剩的時代,有必要定期刪除你多余的app,一方面是節省存儲空間,加快手機的運行速度。另一方面有助于你更快的選到自己需要的app,而不會被滿屏的app弄花了眼。我的手機就有這樣的功能,能看到哪些app在一個月以內都沒有被使用過,這些都是建議刪掉的。
感情上也可以進行斷舍離,關于伴侶的負面情緒,累積著百害而無益,定期排除消極的情緒,就和身體排毒一樣,只有不斷的把心里的負面情緒釋放掉,才能讓你的心靈更加輕盈,過上更加輕松自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