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對城關二中八五班的學生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他們的作文集《初見》在學校的軍訓成果匯報演出后舉行了捐贈儀式。劉暢放學回家就迫不及待地給我分享了他的喜悅:“哈哈,我們出書了!”
“在旬陽我們學生第一個出書吧?”
言語間滿是驕傲。
(一)
拿到《初見》一書已是開學后,封面上的“我那么愛你,你盡可注視別人的臉,但請信任我這顆心”的句子吸引著我。讓我如孩子般地如饑似渴——誰最可愛,孩子最可愛,孩子的習作最美。
讀完卷首,讀后記,再讀正文,是我這么多年來養成的習慣。
后記中,欣媛媽媽的“文字為證,我們相伴成長”觸動了我的心。“現在偷的懶,就是給將來挖的坑”,老師班會上的話讓我心梗了一下,想起了自己一直在努力彌補知識的艱辛,想起女兒招考上班后說的話——過去玩的時間現在還得一一補回來,985、211畢業的學生就是有實力——現在不努力,以后的生活讓你加倍的償還。
作為家長我是“自私”的,看完卷首和后記,迫不及待地找劉暢的習作,雖然早已看過多遍,但變成鉛字后,禁不住捧在手心里一讀再讀,當媽的驕傲無以言表。看完劉暢的,我又開始了“自私”行為,找尋熟悉孩兒們的習作——
最喜歡宇軒成長日記那篇“同桌,你怎么能這樣”,看完后我笑的直不起腰,那個小同桌就是當年的我呀,文章讓我穿越到30多年前。同桌那委屈的眼神,憤怒的臉,一跺腳轉身離去的背影,還有我那不可一世的驕傲。
謝謝軒軒,讓老姨心動了N次,回到那少年時代,心又被歲月的琴弦撥動。
想你們了,我的同學,你們都好嗎?
子浩的習作“美篇制作媽媽幫”,看媽媽寫給兒子的信,告訴孩子自己的成長經歷,小小年紀打工,不被尊重,很心酸。子浩在文中問“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農民和工人做出來的,他們應該不會再那樣做了?”這一問,讓我這個成人感到汗顏。好在媽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子浩的成長創造了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子浩媽媽,忘掉過去吧,你的勤勞、忍耐子浩明白,孩子會越來越優秀的。
(二)
看著孩子們的習作,心中滿滿的感動,想到了劉暢,心中感慨萬千。
暢兒到二中剛好一學期,變了,一直煩亂憂郁的臉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從前低頭走路的他變得抬頭挺胸邁開大步了。
作為家長我是失職的,我知道孩子的壓抑,頻臨崩潰的邊緣,自己卻無法控制火爆的脾氣,經常發生戰爭。我倆都不服輸,想贏,吵架時,才思敏捷、刻薄的語言噴薄而出!
我們的戰爭在孩子的叛逆期里迅速升級!
我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他鬼扯,直接動用媽媽的權力,拳腳相向。兒子怒目而視、鐵拳緊握,狠狠的地說:“你以為我不可以打你嗎?”老公攔在我們中間,緊急斡旋,阻止一觸即發的“核戰”。兒子坐地大哭,“我就是沒有用,你把我打死算了”,我頹廢的回到臥室,心如刀絞……
說好的不再動手呢?
多少次我無法入眠,多少次和老公爭吵,最終達成一致意見,休學。我們給孩子,也給自己按下了暫停鍵。
第一次見到鄭老師,是老公送孩子到二中插班時在教師墻上拍的照片,認識了她那張陽光自信的臉。
第一次聊天是在微信上,她問孩子的優缺點,當老師讓說說孩子的優點時,我有點發愣、遲疑,滿腦子都被他的缺點占據。鄭老師看出了我的焦慮,幫我分析了孩子的性格特點,教我怎樣去引導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懸著的心稍稍有了點兒安慰。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不懂,對他愛極、恨極。
我固執地以為,付出就要有匯報。對孩子的愿望無條件滿足,孩子必須還一個成績的對等!然而,我的希翼被孩子一次一次折翅,失望、焦慮,一度時間我都有了輕度的抑郁。
在我的世界里,沒有過渡色,不白就黑。對孩子要求嚴,根本沒有想過去傾聽他的心聲,沒有耐心和方法與他交流,老師不斷地和我交談,平撫我的情緒,借以修正自己引導孩子。
我唯一的愛好就是看書,偶爾看看朋友圈,鄭老師的文章吸引了我和老公,那歡暢的語言,幽默的話語、“語文濕地”的豐采,帶給我這個文藝老青年莫大的享受!
老公把鄭老師的很多文章搜索出來發到自己空間里,他說看了鄭老師寫的“牛角溝”,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家,那曾熟悉的味道撲面而來,自己是那么的欣慰,我笑他“是不是有點衣錦還鄉的味道?”
一篇文章能給人帶來安慰、產生共鳴,無疑,作者是成功的,走進了另一個人的心中。
看見好的文章我也寫寫隨筆,老公既是我的第一讀者也是我的指導老師。老公的指導讓我進步很大,我媽說我是“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惡鬼杠家神。”哈哈,我媽說的,好玩吧。
老公的主業是寫新聞,對散文隨筆,只是喜歡。像我一樣的喜歡。我喜歡寫,但苦無老師指點。總是寫好了擱置,隔段時間再看,仍是停滯不前,遭遇寫作瓶頸,要是有個老師指導,該有多好。
多年的等待,老師來了,懷著忐忑的心留言,當個插班生請老師指導我,和同學們一起寫《遇見》,沒想到老師答應了。
“想有人提意見、找毛病,老師是最好的人選。”我好高興,我和兒子是同學了。
(三)
和孩子一起寫《遇見》,我其實有很大的壓力。他們的文章我仔細的讀過,他們制作的“美篇”文字優美、感情真摯,拍照的角度有的選的非常好,我無法企及。輸一點不怕,但害怕輸得很難看。
孩子們,老姨是不是太要面子了?不是呀,我不能輸給劉暢,那樣我就沒有地位了。
《遇見》第一篇約稿發給老師,老師要求再改改。劉暢見后得意地說:“我的就沒有返回來,看吧,你不如我!”我硬著頭皮說,文章越改越好,老師喜歡我,對我要求嚴唄。
那一刻我很高興,劉暢有自信了,我可以提高了。兩個月的暑假很快過去,開學了,我長長松一口氣,劉暢到校上學,我就有大把的時間看書寫隨筆。
假期為了更好的完成孩子作業,同時給我們放個大假,一家人團聚在關中。我一直崇拜的女神就在唐代,我想去看看那功過任后人評說的“無字碑”。這次難得的出游,劉暢寫了三篇游記,篇篇出彩。我寫了一篇《歷史的嘆息》,鄭老師細細指導,耐心地幫我找出了問題所在,讓我醍醐灌頂。
整個假期,劉暢寫了10篇習作,我只寫好了3篇,另外三篇沒有出稿。和其中一個孩兒們25篇1.4萬字的初稿相比,我這個大同學實在羞愧呀!
從孩兒們的《初見》看孩子的水平,孩子們的潛力無限,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個“千里馬”,就等著鄭老師這個伯樂把他們一個一個牽出來。不過我不嫉妒你們,老師說了我也是千里馬,我知道老師安慰我這個老學生,但我高興,我也喜歡老師鼓勵,也想和你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四)
開學前幾天,劉暢第一次說,在家沒有意思,想上學。
我很欣慰。孩子一天在校有老師管教,我有時間干點自己的事情。每天我和往常一樣,看看八五班的微信群,看到有孩子問老師好的嗎,覺得奇怪。問才知道老師腳受傷了。
開學幾天了,我這個粗心的孩子啊,你的老師受傷住院都不知道。鄭老師一如既往地的在群里發孩子們在校的消息,發布作業、提醒注意事項,沒有一點異常,難怪好多家長不知道。
后來,在鄭老師朋友圈里發出的只言片語中,知道了事情的整個過程,心中難過又感動,寫下一則短消息《堅強 敬業? 愛》。老師一人在家,腳受傷住院沒有床位,房主爽約退租搬家,新房子沒有裝修好……拄拐艱難上6樓,一地雞毛。后來從老師的圈中得知孩兒們去看老師,螞蟻搬家一樣把東西運出。我在想,看著孩子們純真的臉,老師也是笑著的吧。
要做手術了,她不能繼續在病床上開展網絡課堂,擔心自己不能及時點評孩子們采寫的新聞。手寫了一份組長名單,安排四個審核人員,擔心質量可以外聘。外聘人員不能及時點評時,手術后的她通過語音指導。這個同學的新聞缺事件,那個同學缺人物等等,孩子們在手機上改,再發給老師,老師都用極快的速度、專業的語言適時指導。術后的她要忍受多大的痛苦,隔著屏幕就能感受到她的堅強、專注、敬業和對學生的愛。
做過手術的人都知道,術后幾小時是最疼痛的,隔著屏幕學生看不見,但她這種精神穿過屏幕帶給學生無形的力量催他們成長,變得堅強。她做為一面鏡子,一個榜樣,默默地影響著學生,感動著家長、老師們。遇見這樣的老師真是學生之幸、家長之幸。
謝謝,我的小同學們,讓我遇見你們,我愿和你們一起長大;謝謝手拿戒尺的老師,讓我今生遇見你,愿你永遠有一雙放光的眼睛,在我心里,你最可愛!
亮子說:作者暢媽,真名梁宏愛,農業局上班。正如她文中所寫,因為孩子,我們結緣,因為文字,我們投緣。和這班孩子相處才一年時間,就感覺我們在彼此生命中已許久許久。若說要感謝,就感謝我們一起成長的緣。
感謝遇見,加倍珍惜,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