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概述
27.28的期末考試已經結束了,因為還是高一,試卷的難易程度僅停留在文理分科之前,對我來說,除了數學,其余五門科目做起來還算是得心應手,起碼沒有考完數學之后的無奈,但是,自己的感覺不見得最后的分數就很高,具體如何,等成績出來再見分曉。
上一次月考是在5.10-5.11,距現在差不多也快兩個月了。六月份因為高考,中考占用考場,放假天數比較多,就沒有另外組織考試,當然老師一直是千叮嚀萬囑咐,放假在家也要好好復習。我估計是那種到考試前一周才認真復習的,嗯,高考前夕應該不會這樣。
考前、考后,我看到的是兩種人:
考前——緊張、焦慮的人;考后——后悔、傷心的人。
考前——緊張、焦慮的人
先講講前者。正常情況下,都是抱著書,抱著復習資料,敲著腦袋在記知識點,而越接近開考時間,有的人就越焦慮,擔心自己知識點沒記牢,擔心考到老師沒講過的……各種擔心都有。當然不排除我也有擔心的時候,我擔心最多的就是:我記住的知識點沒考,沒記的全考了。但是,最近我在思考,我們進行一場考試,為的是什么呢?以前單純地認為“考考考,老師的法寶”,現在經常聽老師說,學習,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是為了提升學習素養與能力,那考試,我認為就是檢驗你學習素養學習能力是否達標,或者說是否已經具備這種能力和素養的方式。焦慮不安,代表你學習沒到位,沒學到家;淡然冷靜,說明你對自己的學習比較滿意,認可。粗心粗心,不還是學藝不精嗎?
考后——后悔、傷心的人
再說說后者。很大程度上,這些同學都是由于做錯了簡單的,基礎的,原本能做對的題目,我還可以,不至于又后悔又傷心,因為我空著的題目都是我不會做的,是我學藝不精,學習上沒有拔尖。今天一道數學選擇題,考察的是必修三統計這一章,讓你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借助隨機數表選人,只需數數數字就可以完成的一道題,卻讓我們班成績靠前的幾位大佬頭疼不已,原因何在?一來是粗心,二來可能就是我后面要說的態度問題。我能說我有點小慶幸嗎?我沒有做錯這道題,我一直都堅持老師所說的:
認真仔細做好會做的題,再把時間花到難題上。
不敢說每次都能做對,但每次都能謹慎地做我會做的,因為我會做,更要做好。會不會做,是能力問題;做不做得好,那就是態度問題了。
考前的緊張和考后的后悔,我覺得都是沒必要的,焦慮怪誰?怪自己;后悔傷心怪誰?還是自己。與其大聲抱怨,何不如厚積薄發,等待下一次的絕地重生呢?
考后,絕不能有所放松和懈怠,馬上進入暑假的補課,因為我們高中生最后的關卡是高考。
以上便是我對這次考試的思考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