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個年后,體重又開始增了,唉,超重了。
這里的超重和物理里面的超重有點不同。對于一個人來說,多重叫超重呢?
這里有一個算法:
BMI指數(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
BMI分類 WHO標準 相關疾病發病的危險性
體重過低 <18.5 低(但其它疾病危險性增加)
正常范圍 18.5~24.9 平均水平
超重 ≥25 增加
肥胖前期 25.0~29.9 增加
I度肥胖 30.0~34.9 中度增加
II度肥胖 35.0~39.9 嚴重增加
Ⅲ度肥胖 ≥40.0 非常嚴重增加
當然,這里還有其他的算法:
1、計算方法一:
體質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kg/m^2
算式寫法:BMI =體重/(身高)^2
正常體重:體重指數= 18.5 - 25(中國體質標準:正常范圍18.5~23.9,超重24.0~27.9,肥胖≥28.0)
超重:體重指數= 25 - 30
輕度肥胖:體重指數> 30
中度肥胖:體重指數> 35
重度肥胖:體重指數> 40
2、計算方法二:
標準體重=身高(m)×身高(m)×標準系數(女性20,男性22)
標準體重正負10﹪為正常體重
標準體重正負10﹪~ 20﹪為體重偏重或偏輕
標準體重正負20﹪以上為肥胖或體重不足
3、計算方法三:
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
例如,一個身高170厘米的男子,他的標準體重應該是:170(厘米)-105=65(公斤)。凡是超過標準體重10%者為偏重,超過20%以上者為肥胖;低于標準體重10%者為偏瘦,低于20%以上者為消瘦。
什么事嗎?幾個意思啊?
不就是胖了點嗎,只要健康就OK了,所以千萬別太在意。
當然今天討論的問題并不是如上所述。
物理學里的超重是神馬東東呢?
一、超重和失重的定義:
1.超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繩的拉力)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叫做超重。
2.失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繩的拉力)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叫做失重。
對于這種物理現象,我們不必費心去背;只要回想坐電梯情景即可。如從低層至高層,則經歷超重—勻速—失重的過程。電梯分別做向上加速—勻速—向上減速運動。
這里有個事,什么情況呢?
這里面所謂的壓力(或對懸繩的拉力)等在物理學里叫做視重,說白了就是看到的重力,而物體還有一個重力叫做實重,實重是神馬嗎?實重就是G=mg,m是質量,是屬于物質本身屬性的,到哪里都不變;g是當地的重力加速度,隨著高度(高度越大,g越小)和維度(維度越大,g越大)變化而變化。那么在同一個地方的話,G是不變的,所以請千萬記住,不論是超重還是失重其實物體的實際重力是不變的。
那么,為什么還叫超重或失重呢?請看下面:
二、能夠發生超重或失重現象的條件:
1.發生超重現象的條件:當物體做向上加速運動或向下減速運動時,物體均處于超重狀態,即不管物體如何運動,只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物體就處于超重狀態。
感覺:坐箱式電梯上5樓,電梯剛剛啟動時,感覺腳底下狠狠的壓在電梯的地板上,這種感覺就是超重啦;或者,你從5樓到1樓,電梯剛要停下時,也是這樣的感覺。
2.發生失重現象的條件:當物體做向下加速運動或向上做減速運動時,物體均處于失重狀態,即不管物體如何運動,只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物體就處于失重狀態。
感覺:坐箱式電梯下5樓,電梯剛剛啟動時,感覺腳底下輕飄飄的壓在電梯的地板上,這種感覺就像飛啦;或者,你從1樓到5樓,電梯剛要停下時,也是這樣的感覺。
3.拓展:并非只有物體在豎直方向上加速向上或減速向下運動時,物體才處于超重狀態,其實物體運動時,只要加速度具有向上的分量,物體就處于超重狀態;同理只要加速度具有向下的分量,物體就處于失重狀態。
這里面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完全失重,有的er小子就認為,完全失重就是重力完全沒有了。是不是這樣的?
怎么可能呢?
首先:m沒變,除非你拉屎了,割肉了等,可以減小你的m,否則不變哦;g在一個地方當然不變,既然都不變,重力怎么沒了呢?
這里啊,所謂的失重還是說的視重的問題,視重為零的現象就是完全失重(此時向下的加速度大小為a=g)。
這種完全失重的情況能通過實驗驗證嗎?
當然可以,你站在臺稱上,然后與之一起自由下落時。
我滴神啊,示數居然是零。
你不存在了,成了鬼了。
閱讀完本文之后,請作答:
1.你超重嗎?
2.超重或者失重是物體的重力變了嗎?
3.超重一定是物體向上運動嗎?
忠告:
完全失重的實驗具有非常大的危險性,若非專業人士,禁止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