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媽媽的我們都想在孩子面前維持自己溫柔賢淑的形象,但,總會有一些時候hold不住自己,在孩子面前發脾氣,大喊大叫,甚至說出一些糟糕、傷人的話。
美國的熱門脫口秀節目《吉米雞毛秀》曾經做過一次街頭調查,隨機詢問小朋友“媽媽說過最糟糕的話是什么?”。小朋友的回答,讓人覺得好笑之余,引發我的幾番思考。
先看一下采訪視頻~請在wifi下觀看哦~
我們看到視頻中都是這樣的畫面:
有一類回答是:
還有一類回答是:
看完視頻,我就努力回想,我曾經對兒子說過的最糟糕的話,心里不由一陣酸痛。
我曾經好幾次橫眉豎眼地對他吼過:“煩死你了,整天又哭又鬧的!”。當時,我正在氣頭上,根本沒顧上看他的反應和表情。他應該是深深記在心里了,不然前兩天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時候,不會沖著朋友大喊:“煩死你了!煩死你了!”
當然,這些糟糕的話對孩子的傷害,遠遠不止于“模仿”。請繼續觀看下文視頻
1、言語暴力的傷害如此嚴重
之前,看過一些關于言語暴力的研究報告,心里內疚之余更是一陣后怕。我們在氣頭上,無意之下對孩子吼出來的話,對孩子的影響竟然如此嚴重和深遠。
言語暴力和體罰的結果是一樣的
現在的父母幾乎都不打孩子了,可是往往卻忽略了,言語暴力和體罰極其相似的后果。密歇根大學伊桑?克羅斯博士的研究發現,情緒上的疼痛和身體上的疼痛,在大腦里的反應非常相似。我們對孩子說的那些糟糕話,他感到“傷心”的時候,會感到被打一樣的痛。
2、言語暴力會促發孩子大腦的變化
還在發育階段的孩子,大腦沒有完全定型,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變化,其中就包括持續的言語暴力的影響。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言語暴力會損傷孩子的大腦。其中最突出的是對大腦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海馬回(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和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的負面影響。
當孩子面對持續的言語暴力、甚至辱罵時,他的大腦會啟動應對式的調節,來讓自己適應惡劣的環境。所以,小時候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長大之后依然會謹小慎微、努力討好身邊的人。童年的經歷已然徹底改變了他的大腦,很難再恢復。
3、言語暴力會演變為內在的自我否定
爸爸媽媽經常性的責罵、批評,會逐漸內化成孩子的自我批判,最終導致他們的自我否定。我父母的教育就是徹徹底底地“批判教育”,在他們的眼里和嘴里,看不到我的成績,看到的只有不足和錯誤,于是面對我時總是無止境的批評。久而久之,即使我已經離開家多年、他們無法批評我,面對事情特別問題時,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不行,都是我的錯,頻繁地陷入無理由的自我懷疑和自我苛責中。
不是我們不愛孩子是我們的心太累
其實,即使沒有這些研究,我們也知道,不恰當的話對孩子的巨大傷害。我們明明是最愛孩子的人,為什么卻會向他說出那樣糟糕、惡劣的話?有一句話總是縈繞在我的腦海里——不是我們不愛孩子,只是做媽媽的我們,心太累。相比我們,爸爸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似乎更加輕松和快樂。
美國康奈爾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一項合作研究也指出,相比爸爸,媽媽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感到更多的壓力和疲倦。想想確實是這么回事。媽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一直扮演的是“照顧者”的角色,管他吃、管他喝、還要管拉和撒,這些細微又繁瑣的事情,經常會讓我們抓狂。爸爸往往不管這些事情,他的功能更多是孩子的“玩伴”。少了壓力和疲憊感,他更容易平心靜氣地和孩子相處、玩樂,也就更容易獲得其中的樂趣。
確實,我們什么時候容易對著孩子發脾氣、大喊大叫,還不是疲憊和焦慮的時候嗎!我們通過說一些充滿攻擊性的話,甚至臟話來宣泄心里的壓力。比如有名的“10點鐘焦慮癥”。晚上10點了,兒子還不愿意睡覺,在耐著性子讀完一本又一本的書,講了一遍又一遍早睡早起的好處之后,我終于爆發了,不耐煩地大聲地吼他:“快點睡覺!煩死人了!”
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樂趣
有一次向朋友訴苦,當媽媽、帶孩子的種種辛苦、壓力和焦慮。聽我倒了一堆的苦水后,朋友嗆聲道:“這些苦是你自找的,不要推脫到孩子身上!”我傻眼了,剛想反駁。她接著說:“你說你做飯辛苦。你兒子有要求你每天換著花樣,五種顏色搭配嗎?說不定讓他吃披薩、漢堡,他更高興呢!”
“你說你,帶他出去玩辛苦。人家自己玩的好好的,誰讓你不放心,非得亦步亦趨、屁顛屁顛地跟著,累也是活該!”
“你說你,送他、陪他上興趣班辛苦。你兒子要學那么多東西嗎?還不是你自己一廂情愿的想法!”
吧啦吧啦......
她的一席話,不說是醍醐灌頂,也是警鐘一般敲響了我。我自以為愛孩子,為孩子好,對自己提出各種高標準,要求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自己給自己制造了巨大的壓力。卻往往在疲憊和焦慮的壓迫之下,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向孩子發脾氣、大喊大叫、甚至說一些傷害他的話。
這不是好笑的自相矛盾嗎?
實際上,倒不如放松自己,偶爾不做飯帶著孩子吃點披薩、晚點睡覺一起來個“電影之夜”,又會怎么樣,肯定不會是世界末日。暫時放下“媽媽”的身份,做一會孩子的“玩伴”,真正享受和他在一起的樂趣。自己輕松一點,孩子更快樂一些。
(小墨媽媽編輯整理)
小墨媽媽:家有小女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媽媽,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高校教師。
推薦閱讀
專注孩子的專注力是如何培養的,又是被如何破壞的?
興趣關于興趣班,每個父母都要知道的幾個方面?(強烈建議收藏)
影單哈佛大學推薦:14部培養孩子優秀品德的電影
習慣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是一生最劃算的教育投資,這5個建議值得收藏!
方法孩子寫作業遇到問題很正常,但總問問題,原因可能就在這里....
每日薦書
脾氣越大,運氣越差:發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是本領!
拋開焦慮、失控、抑郁,回歸淡定、平和、克制!
馬云、李嘉誠、比爾蓋茨、喬布斯都是掌控脾氣!
小墨的育兒書庫
書單 | 影單 | 玩樂 | 故事| 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