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針對個人經驗體系的搭建,有詳細闡述「輸入」和「輸出」這兩大塊內容。
今天,將對「輸出」這塊進行詳細講解。
從個人輸出講起,講到經驗運用的三個層級:個人輸出、經驗遷移和經驗共享。
「輸出」是輸入后的經驗內化和沉淀,「遷移」是在新情境下對經驗的再運用。
「共享」是通過和他人的交互,讓自己的經驗也能為他人所用。
簡而言之,「輸出」是經過自己的思考和實踐而產生的東西。
輸出
前面我們講到,我的行動是思考和實踐所產生的半成品,偏向“內化”層面,而輸出一般是最終的產出品,在經驗體系我們命名為“我的產出”。
我的產出是用來存儲最終成果的,它包含四個子類別:
最終文檔、
工作復盤、
工作模板、
工作流程。
我們先來看看我的產出的第一個子類別:最終文檔。
「最終文檔」顧名思義就是文件的最終版,所有文件的最終版都應該存放在最終文檔里面。
根據最終文檔我們就可以產出后續的工作復盤、工作模板和工作流程。
因此我的產出的第二個子類別便是「工作復盤」。
關于復盤,我的行動中的時間日志和階段性文檔我們都可以用得到。
我們可以利用時間日志做短期復盤,比如周復盤。
利用階段性文檔做長期復盤,如項目復盤。
通過復盤,我們再次把工作過程推演了一次,又將存儲的經驗進行了深入思考。復盤最能提升職業能力圈中的核心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復雜問題解決能力。
我的產出中的第三個子類別是「工作模板」,這可是提升工作效率的神器,我們在前面課程中也提到了模版思維。
「工作模板」是我們根據最終文檔,經過多次驗證,總結提煉出的用于指導工作的標準性文檔。
復雜一些的工作模板,如項目執行模板、產品分析模板、市場分析模板等,簡單一些的如會議記錄模板、工作總結模板、課程筆記模板等。
下面我分享幾種常用的模板給大家,大家可以參考以上提供的工作模板,結合自己的工作需求,稍加修改后變成自己的專屬模板。
初級的學習是學“術”,高級的學習是學“道”。
擁有模板不是重點,重點在于你得懂得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制作模板,形成追求高效工作方式的意識。
我的產出中最后一個子類別是「工作流程」。
什么是工作流程呢?先看看專業定義。
對于非管理層的職場人來說,梳理工作流程可以提升個人工作效率,理清工作思路。
對于管理層來說,理清團隊工作流程,可以提升團隊協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工作流程的梳理結果一般是「流程圖」。流程圖的制作也可以利用工具,目前市面上免費的在線流程圖制作工具:「ProcessOn」,使用簡單且導出各種類型的文件。
如果你參與的項目是首次立項,沒有工作流程。你需要在執行過程中,做好工作記錄、長短期復盤等。
等項目結束之后,通過過程中的經驗整理,你可以自己梳理一套流程。這套流程既是你自己的工作成果,又可以共享給大家,提升自己的團隊影響力。
如果你參與的工作已有完整的工作流程,你可以在執行過程中,通過卡片和復盤,記錄可以改善的地方,最終優化已有的工作流程。
我們不要做被工作控制的人,而要主動控制工作。
工作流程的創造和創新改善,就是你控制工作的方式。
到這里,個人經驗輸出模塊的知識我們就全部講完啦。
當然我們需要根據自己工作的實際情況來搭建自己的輸出體系,并在過程中動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