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陽光明媚。鄭州市經開區圖書館舉辦了第二屆閱讀分享會活動,我有幸參加,收獲巨大。本文是我在活動中的發言,存檔備份(且已經發在微信公眾號:無限方格),日后翻看,也算是美事一件。希望你也能喜歡!
大家好!
(——此處省略了2W字的自我介紹——)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是09年出的第一版,距離現在已經有七年了,所以這個書的觀點可能并不新鮮,但是卻帶我來到了一個新的世界。
有人用以下三個詞來形容讀完這本書的感受:當頭棒喝,醍醐灌頂,一身冷汗,我覺得用詞很恰當。
比如說李笑來的微信公眾號叫“學習學習再學習”,他還特意解釋,這絕對不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的意思,而是第一個和第三個“學習”是動詞,第二個“學習”是名詞,“學習學習再學習”指的是要先學習好學習方法,然后再去學習。
比如說當我在拼命地研究如何利用碎片時間來讓自己有所提升的時候,李笑來說:“別傻了,你什么時候見到有人可以通過撿硬幣發家致富的?”
比如說當我在努力地提高讀書速度,因為一年讀了54本書而洋洋自得的時候,李笑來又一次的說:“讀書快不是必要的,改變才是必要的?!?/p>
這一切都像是當頭棒喝,醍醐灌頂。
時間不可管理,人只能管理自己
《把時間當作朋友》讓我學會了用時間的視角來看待世界,他清楚的讓我明白:每個人的一生都時間有限,而時間不可管理,人只能管理自己。
首先需要管理的,就是我們的大腦。
我們可以用錘子去釘釘子,然而,我們卻不可能用錘子錘錘子,也不可能用釘子釘釘子。
可大腦和思考之間的關系遠遠比錘子與釘子之間的關系復雜得多:我們竟然可以用我們的大腦控制我們的大腦。
如果,我們不去控制我們自己的大腦,甚至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大腦,我們就只能被我們的大腦所控制。
書中舉了一個故事,我快速的讀一下:
或許是因為考試臨近,或許是因為工作需要,你現在必須把一本書讀完。這本書當然不可能是言情小說,可以一目十行地看;它需要你認真閱讀并理解,它甚至可能需要你根據它所陳述的原理或者規則而進一步創造一些什么才算是真正的習得。
經過一番掙扎,你終于決定“正式開始”!你做到你喜歡的沙發上翻開某一頁開始看。過了一會兒,你突然覺得自己非常渴,所以出去找水喝。打開冰箱順手拿出一瓶飲料,倒到杯子里。剛喝一口,一下子想起來,不對,你不應該喝這種帶糖的飲料!真是的!都是你媽媽不好,無論說多少次,她都不會記得把帶糖的飲料和不帶糖的飲料分開放。于是,你跑到你媽媽的臥室里,與她理論了一番,最終發現于事無補,只好悻悻地回來重新整理了一下冰箱。
你重新回到沙發上,接著看你的書??戳艘粫?,你換了個姿勢。巧的是你不小心壓到了電視遙控器,電視一下子亮了。這個節目主持人恰好是你最喜歡的,哇,今天她穿的這個裙子太漂亮了!不過,今天的話題怎么這么無聊?!你不由自主地還是看了一會兒這個節目,又順手用遙控器翻了翻其他的電視臺……幸虧這個時候,一連幾個電視臺都沒有什么好節目,你才有點失望地想:現在的節目真的很無聊!還不如看書呢。
嗯?怎么這么渴?你這才想起來,你剛才整理完冰箱之后,把那杯含有糖分的飲料放在你媽媽的桌子上了,而那之后,你卻忘了重新給自己倒一杯不含糖分的飲料,直接回到沙發上了。于是,你起身去弄點喝的。喝了兩口,你突然想起來你現在正喝的飲料,是你最喜歡喝的。第一次跟你前男朋友約會的時候,他請你喝的就是這種飲料……唉,也不知道他現在在哪兒,干什么呢?
手機響了,一個短信。一個朋友,問你在干嗎?你沒好意思說你在學習;你只是含混地回復說,你病了,在家休息呢,不想出去……你又回到沙發上。想了想,還是換一下背景音樂吧,現在這個太傷感。于是,你扭身換了張CD,然后重新坐好,開始看書。過了好一陣子,你突然發現你剛剛在發呆,于是打了個寒顫。然后,你下意識地看了一下表,天哪,一個小時這就過去了,可是你連一頁書都沒看完呢。
這個故事讓我非常震驚,感覺就是在說我,因為我經常這樣。
為了準備這次分享會,我非常認真的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可結果是我只寫出了一份提綱,因為幾乎每個晚上我都會被各種各樣的小事情“打攪”,這就是被大腦控制的結果。
我也是掙扎很久才有點明白這個道理:我的大腦是 “我的”大腦,我的大腦并不是我。盡管我用它思考,好像它在指導我的行為,但是我不應該隸屬于我的大腦,而應該是我擁有我的大腦,并且可以控制它。
我最近就有過一次,主動控制我大腦的事情。
上上個周五,鄭昕老師給我打電話,跟我說周六上午要舉辦第二次閱讀分享會,問我有沒有時間參加。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哎呀,好緊張壓力好大,還是別去了,剛好又想到周六上午我還真有其他事情要做,所以隨口就回答:“我可能去不了”。就在那一瞬間我意識到我又一次被我大腦控制了,因為我的大腦天生愛偷懶,只對有意思的事情感興趣,而且分不清幻覺和真實。于是我大概用了兩秒鐘的時間跟我的大腦談判,還好我說服了我的大腦,然后找到了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最終報了名。放下電話,我為我的這次小勝利感到很開心。當我意識到我可以控制我的大腦之后,對于很多事情的理解都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我甚至迷戀上了去研究我的大腦,閑著沒事就和他聊聊,還挺有意思的。我會發現,誒,原來我對這個事情是這么想的,原來我是這么思考問題的,就好像我的大腦是另外一個人一樣,而且我倆正在變得越來越熟,誒,你我這樣會不會顯得自己有點神經?。?br>
記錄時間開銷,精確感知時間
學會了控制大腦以后就要嘗試著去跟時間做朋友了。
把時間當做朋友,首先要學會記錄時間開銷。
我現在嘗試的是書中推薦的柳比歇夫的時間記錄法,很簡單,就是把自己每天做了什么事情,分別用了多少時間全部都記錄下來,然后匯總分析。這樣記錄了幾天以后,我還是很驚訝的,因為我事后一看才發現,原來我一直都在那么的虛度光陰,真是汗顏。據說這樣記錄時間久了以后,會對于產生一種感知,你可以感覺到時間的流逝,甚至可以不用看表就知道過去了多久。可惜我也才剛剛開始做這個事情,還沒有達到那樣的程度。我現在也開始嘗試著去規劃我的時間,至少是把每天每周每個月,要做的事情都在本子上面寫一寫,到期點檢點檢。我也有嘗試著去想過這一生都要做什么事兒,可是還沒有想太明白,還得繼續想。
這樣寫著寫著,我就又接觸到了一個叫做手帳的東西,手帳又是一個新的世界,它類似于日記但又不一樣,看起來就是在本子上面寫寫畫畫的,管理一下自己,記錄一下過往,暢想一下未來。手帳也是一個越寫越幸福的事兒,這個咱改天再聊。
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及時行動
李笑來說時間不可管理,人只能管理自己,而自我管理就是要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增加時間濃度的最好方法就是及時行動。
說到這兒呢,了解我的人都知道,又到了我要表揚我媳婦的時候了。
我媳婦兒她還沒有看過《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她只是零零散散的,聽我說了一下書中的觀點,但是她很認可。于是在我還在糾結于在荔枝FM里面開個專欄,到底要讀哪一本書的時候,我媳婦兒已經在上面讀完了兩本了,分別是《非暴力溝通》和《孩子挑戰》;就在我還拿不準早晨到底是要六點起床,還是6點半起床的時候,我媳婦兒已經每天五點起床,堅持好幾天了。所以你能想象到,當我一邊說著《把時間當做朋友》的語錄,一邊迷迷糊糊地起床,發現我媳婦兒已經,練了20分鐘的keep,讀了半個小時的書,洗完了衣服,而且做了熱騰騰的早飯放到我面前的時候,我是多么的慚愧。我只能再一次的確認:我上輩子的確是拯救了銀河系,嘿嘿。
(大家來感受一下無限媽媽親手做的早飯 ?↓ 我慚愧)
果然讀書快不是必要的,改變才是必要的。
我們公司要求每天都要在7:55集體做第八套廣播體操,以前我總是覺得很無聊,瞎應付,后來想想反正這個時間也干不了別的,倒不如認真的做起來。我想,做操的時候就好好做操,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飯,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覺,工作的時候就好好工作,玩的時候就好好玩……少一些灰色時間,多一些黑白時間,也算是開始跟時間交朋友了吧。
相信積累的力量,相信時間的復利
李笑來最近在羅輯思維的得到APP里面開了個專欄,叫做《通往財富自由》,他說所謂的財富自由,指的就是再也用不著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了,那還真是一種美好的狀態;他說相信時間,相信歲月,相信積累的力量,本質上是相信時間的復利,因為“你想要的,歲月都會給你”,我這么想著,也開始覺得前途光明。
極簡主義生活,我來了
這次分享到這里本來可以結束了,只是去年我分享的是《斷舍離》,今年是《把時間當作朋友》,這都是對我影響至今的書,在我準備這次提綱的時候突然發現還有一個東西是結合兩者的,叫做“極簡主義的生活”,出于及時行動的考慮我已經開始嘗試著踐行,我在這周一卸載掉了手機里面不常用的APP,一共卸掉了28個,而且到現在快一周的時間了手機用起來沒有不習慣,反倒很輕松。鑒于這個分享會也快成了我的年度總結了,所以明年的計劃就是要嘗試一下“極簡主義的生活”,希望大家有相關書籍可以推薦給我,謝謝。
也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