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心中欲望與作文同行,我即難以作文。這一現象不知是個人現象還是眾生相?也許,這是自己閱歷過淺的事實反應吧!還很懷念當初自己能夠靜下心來完整的看完一本書的日子,亦或是閑暇之時,寫幾篇雜文,當然所做文章也自是自己喜歡,與他人皆無關!你我同有感悟吧,寫文章,莫過于寫自己內心所牽掛之事來得更容易些,在寫作中不斷發掘自己的心路,也是一番樂趣!也許當初的自己比現在更有自省之心。現在的我以及你們中的大多數,每天忙于人世的茶余飯后,哪有真正的閑情去認真發掘自已。所以有從文之人自是清貧一說!
現世的人即有出世之心,也沒了出世之理了!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年代,每個人都必不可少的要去學處世不驚,雖然極少人可以做,結果就是出世難以不驚,不起漣漪的生活我們大多都鄙視之!也許,在這個年代,我們需要用另一種方式去約束自己的欲望。也許我們需要一個信念,需要一個人的空間,需要走向內心的屬于自己的朝圣之路!
也許,痛,莫過于將自己的真面目擺在自己的面前,還要無情的去鞭撻!
對【如何閱讀一本小說】這本書有一句推薦語如是說:讀懂一部小說,就如同經歷一段人生!我想讀書必定要自己給自己留下些什么,一來對自己讀后體驗的一種確定,二來可以讓后來的我們看看我們自己的成長!一段人生,之所以吸引我們,必然與我們的某些選擇有共通之處!
講到信念二字,我不得不談談最近看的那一本書,名字叫【一個人的朝圣】。在讀書伊始,我就已經知道其為一部極為暢銷的書,作為暢銷書,開始我就先入為主的認為他是符合了大眾口味的如同心靈雞湯類的書籍,必不會有太多的出人意料的觀點產生。如此一來,從一開始我就抱著看看的心態,但是當我一直讀下去,被主人公的過去產生了興趣,對他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哈羅德,一個退休職工,在生活中,甚至比你我更是平凡,在此用平凡如你我已然不恰當了!
在他的生命歷程里,好像一開始所有的一切就注定了他的更加的平凡:從小的家庭成長,長大后一成不變的生活,然后娶妻生子。從對家庭的厭惡,到工作的平庸下的不起漣漪的生活,與妻子開始時的濃密感情到后來分居的尷尬生活,與自己孩子從小時的愛憐到逐漸長大后無法逾越的隔閡到最后無法彌補的傷痛,他的人生在一封信之前徹底的失敗。在他面前我們都有著優越的人生。
一封信,一個啟示,一個信念,哈羅德經歷了87天的行走,跨越英格蘭。他只是做了將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如此簡單的動作,完成了一個人的朝圣,此時的朝圣,并不帶走任何宗教意義,那僅僅是自己內心的一次朝圣。朝圣,進入心靈的圣地,使他自己獲得救贖。有人對此書做過這樣的評價:【一個人的朝圣】,讓我們看見,即使是性格上的弱點,也能帶來振奮與救贖!
這一次的行走,無疑使哈羅德獲得了新生。這樣的形容毫不夸張,在開始行走的第一天,哈羅德無不驚訝與周遭的所有:湛藍天空,芬華花叢,忙碌人群!這些,不都是簡單的景象么,但是在哈羅德看來,這一切,都在他的前半生沒有留下任何痕跡,他驚訝,如同剛呱呱墜地的嬰兒,對周圍的一切充滿著好奇!此刻,我也在回想:今天的天氣,路邊的花草,與我談笑的人兒。很失望,我也如同哈羅德的前半生一樣,不太在意周遭!
也許是因為這些事太過平凡,我們就真的忘卻了這一切!
一個人的朝圣,正如周國平所講:靈魂只能獨行!即使兩個人相愛,靈魂也不能同行。世間最動人的愛僅是一顆獨行的靈魂與另一顆獨行的靈魂之間最深切的呼喚和應答。
一個人,純粹的只做走路這件事,事實上任何人都無法加入,這是哈羅德內心的獨行,是一條心靈之路,就像他所遇到的所有人一樣:不論是嘲笑或支持,不論是親情和愛情,甚至那一只陪他走過一段路途的小狗,都不能進入他的內心,所有的外在,都是通往心靈的障礙,他需要的只是自己的回憶。他帶著莫林,奎妮,戴維,等等他所想去彌補,但只能去回憶的一切,這一路他并不孤單,他只是在一個人行走!也許他一路上的陌生人的介入,就好像在生命中的某些混亂的時刻,那些沒有進入自己內心的時刻,那些沒法不在意他人眼光的時刻,那些不自由的時刻。在整個旅途中,他已不在是那個望向窗外的花園,看到一個塑料袋掛在月桂籬上,在風中上下翻飛,卻無法掙脫,獲得自由的他了!他走出了窗外!
還是我用本書的一句話來結束吧!“你以為走路是世上最簡單的事情,這些原本是本能之事,實際上做起來有多困難?!彼^續說“而吃,吃也是一樣的。說話也是。還有愛。這些東西都可以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