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紀念碑谷2》發(fā)售。
從1到附錄都沒有找攻略認真的在玩。最初被游戲精美的畫面所吸引,可玩過之后卻有深深的吸引。總感覺美雖美矣,可卻特別悲傷。偌大的碑谷中,永遠都是只有艾達一個人,沒有任何說明,極少的文字就像隱晦的神諭,其實什么用都沒有。全程都充滿了疏離、冷漠,就算是討厭的烏鴉人也不會發(fā)生接觸性沖突。艾達在所有的錯位中孤零零的探索著,可卻“早已迷失自己”。
長久以來,自己一直一個人走在人生的路上,跌跌撞撞不斷摸索。有時,被各種錯覺蒙蔽了雙眼,走了許多彎路;有時,非常迷茫,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有時,本來沒有路,可走走轉(zhuǎn)轉(zhuǎn)那門就在眼前了……其實這些也沒什么,挺一挺也都熬了過來,可最難過最悲傷的莫過于無法戰(zhàn)勝的孤獨感,無論做什么,反正一直得不到想要的那個擁抱,最后能做的也不過是反手扣緊自己的肩膀,抱抱自己。
紀念碑谷2中繼續(xù)了視覺錯位藝術,除了“潘洛斯三角”、“凹凸錯覺”、“二維三維的扭轉(zhuǎn)變換”外,還增添了“德羅斯特效應”等幾何美學元素。除了畫面風格的延續(xù),角色似乎不再那么孤獨了。因為主角蘿爾有了一個帶著小紅帽的女兒。可玩過之后你卻會發(fā)現(xiàn),母女的羈絆雖不會被斬斷,但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母親的庇護,獨自踏上闖蕩的旅程,而母親能做的就是放手。就如游戲中惜字如金的獨白,“你看,她做得很好!順逆相隨,讓她羽翼自豐,孤勇之后,世界盡在眼前!”
世界上只有一種愛是為了放手。所有的陪伴都是為了最后的送別,送你飛得更高飛得更遠。可是留下的人呢?留下的人會明白,比“一直孤獨”更孤獨的是“陪伴后的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