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道德經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
視之不見:一作“視之弗見”。
名:一作“命”。
夷:一作“微”,無色。
聽之不聞:一作“聽之弗聞”。
希:無聲。
搏之不得:一作“搏之弗得”。
微:一作“夷”、“幾”,無形。
夷、希、微:這三個名詞都是用來形容人的感官無法把握住"道"。這三個名詞都是幽而不顯的意思。
致詰(jí ):思議。詰,一作“計”,追問、究問、反問。
一:本章的一指"道"。
故混而為一:一作“固混而為一”。
徼(jiǎo):清白、清晰、光明之意。
昧:陰暗。
繩繩:一作“尋尋”,不清楚、紛蕓不絕。
無物:無形狀的物,即"道"。
無象之象:一作“無物之象”。
惚恍:一作“忽恍”、“惚恍”、“芴芒”、“沕望”,若有若無,閃爍不定。
有:指具體事物。
御:一作“語”。
能:一作“以”。
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初始。
道紀:"道"的綱紀,即"道"的規律。紀:一作“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