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近一段時間,有點頭疼,作為朋友直播平臺里的嘉賓要互動一個小時,但總是謹小慎微,不知道要說什么,要怎樣說才能打動觀眾,于是找朋友借來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研究一二。在書里,似乎受到了提示:“把你的話,用你有感覺的方式講出來,不要依賴那個行業講話的套路,要言之有物。說話,無非是表達自己,打動別人。“原來,結論很簡單——我并沒有用自己有感覺的方式說話,也并未用自己有感覺的方式生活。
? ? ?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話,是一門充滿智慧的藝術。恰當的言語在恰當的時候表達出來,如詩如歌,美輪美奐;惡言惡語,得罪人不說,遲早會變成射出去的箭,反攻到自己身上。說話藝術的典故,古來已有很多,話說得好也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諸如曹劌論戰、燭之武退秦師、晏子使楚、鴻門宴、《孟子》等。
? ? ? 蔡康永的書,沒有教科書式的常規邏輯講解,而是由一個個鮮活的例子,通過故事告訴讀者道理,淺顯易懂,每一章都配有完美的兔斯基的四幅插畫,串成小故事,與這一章的主題相互呼應。一個個講話應該注意的小細節就很好的鋪展在讀者眼前,“避免交淺言深,應該避開一是對方有苦衷的,二是對方易有強硬立場的內容”;“喋喋不休和口才好完全是兩回事……留一點空當,讓聽的人消化”;“自問自答,訓練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想的能力”; “演講的人要設身處地地以臺下觀眾的立場來想,這才是演講最有用的原則”;“練習關心別人,而且表現出你的關心,我覺得是非常值得的,因為你生命中必須有你最在乎的人,你才會活的有滋味。”
? ? ? 所有這些通過例子得出的觀點,都指向把說話的對象放進心里,要考慮對方,時時刻刻考慮說話的背景,當下的時間、地點、場景,相互的訴求。蔡康永說,“語言最美的時候,就是在我們透過語言感受到彼此相互需要的時候”,把談話對象放進心里,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適時調整說話的態度、語氣、方式,這樣別人也比較好接受,自己作為說話人的初衷也較容易實現,才能實現溝通的雙贏,成就最美的語言。
? ? ? ?說話,本就是相互獨立的個體用來相互了解的。“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就會越快樂。”誠如在他的第二部書序里提到,萬事都是會循環的,只有期望對方好,自己收獲才會更多。為了別人的快樂,也為了自己的快樂,從今起,好好練習怎樣說話。
? ? ? ?人:“如果沒打算做大明星的話,那么會因為你的美麗而感到人生滿足的人,其實很有限。反而是你的討人喜歡,可以造福身邊很多人。”“每個說話的人,都需要從聽話的哪一方收到鼓勵,才能更放開來往下說。只要你的反應是一種鼓勵,不管對方是多有地位,多有深度的人,都會很受鼓舞,繼續往下說的。你不必假裝有深度,只要懂得欣賞別人的深度,已經是一種美德了。”
? ? ? ?書中有一處提到陳可辛。他和吳君如在一起多年卻并未登記結婚。普通人可能提到他會說是吳君如“老公”或者“男朋友”。蔡康永卻用了“另一半”這個溫暖又不突兀的詞語,從這個小細節就能感受到蔡康永是把別人放在心上的對待,真誠希望別人因為他說的話而舒適歡喜。
? ? ? ?蔡康永教會我們如何交朋友:”所有這些高高在上,類似神明、君王、老大、總裁,是不跟你談心訴苦的。反之,會跟你訴苦的,才是把你當平等的人看待的、才是原因跟你交朋友的。就像周圍有那么些人對你禮貌得體,會及時問候你,卻從不跟你說心里話,你們表面關系良好,談笑風生。但是其實心底里你從未把他當朋友。因為他從不跟你訴苦抱怨說知心話。
? ? ?蔡康永教會我們社交的魅力:“別人罵你一句,你回罵他一句,這叫吵架;別人贊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贊美,這叫社交。”
? ? ? “本來就是為了讓你能和別人連接,語言才存在的。可惜這么多人只顧自己使用語言,卻不在乎別人了。我覺得語言最美的時候,就是我們透過語言,感受到彼此需要的時候。靠語言確認了彼此的存在,此時語言最美。”
? ? ? 語言之美,在于打動人心。 人人愛聽體己貼心話,這是亙古不變的常理。如何通過說話來連接彼此,這就是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所追求的終極目的。
? ? ? ?下面把書中可取之處摘錄,僅供參考:
可以練習的:
1. 講話的時候可以時不時望著對方,帶著一點點觀察即可,讓對方充分感覺到,他在你眼中的存在。有關于其他的細節,需要保持“眼角觀察”,但是不必“端詳審視”。
2. 說到具體的數字,可以打比方來講,第一比較容易讓人記住;第二可以避開一些敏感的不方便回答的話題。
3. 講故事用懸疑式的方式,讓人忍不住提問,會更加吸引人。
4. 故事的爆點不要放在最后,要提煉爆點,訓練方法是,可以看看報紙或者網絡上的新聞,都喜歡用什么樣的標題,來吸引讀者把整則新聞看完。通常標題就是整則新聞的爆點。
5. 開口找人幫忙時,要“大事化小”,不要擺出“求人”的樣子,要讓人家覺得“好像是要去做一件對雙方都好的事”。
6. 練習關心別人,并且表現出你的關心,是非常值得的。唱KTV觀察別人喜歡唱什么歌,吃飯時觀察別人喜歡吃什么討厭吃什么,找話跟別人聊,讓他說話。這些都是用心的表現。
有關贊美:
1. 別人罵你一句,你回罵他一句,這叫吵架;別人贊美你一句,你回一句,這就叫社交。
2. 轉述贊美:如果真的聽說,就算轉個三四手的贊美,我也一定樂于轉達。因為這樣做實在會讓聽的人很高興,氣氛會很好,而且聽起來,比你自己以為說一些空洞的贊美,要可信多了
3. 贊賞,一定要觀察對方最渴望的部分。判斷的方法,是觀察對方的辦公室和辦公桌,東張西望就能看到的東西,就是對方愿意讓別人看到并希望別人稱贊的東西,比如放著和高官巨賈的合照是想讓別人稱贊他人脈廣,放著家人的照片是想讓人稱贊他子女漂亮聰明。當然,觀察別人的言行舉止也可以做大。
有關主動交談:
1. 你問的問題越省力,回答的人越省力。回答的人越省力,他就越有力氣和你聊下去。“你喜歡去什么國家旅行?”比不上“你旅行時有被人騙過錢嘛?”。“你喜歡什么樣的男生?”比不上“你喜歡王力宏那樣的男生嘛?”不要問一些需要對方做歸納整理工作的問題,并且,問問題最好有退路,如果對方回答的是否定的,那你自己應該有有趣的話題可以聊。
2. 如果問題比較尖銳,可以試著把心里假設的事,倒推回去兩三步來問。比如說,假設對方在吸毒,可以倒退回去,吸毒是因為不快樂嘛?不快樂是因為離婚嘛?那就可以問“離婚以后,過得還好嘛?”或者,可以把對方聽來刺耳的,由審判味道字眼,改成用一些具體的陳述
如果老板做了很蠢的決定,可以把要問的問題,推給第三方。
3. 如果不想交淺言深,需要避開的地雷是:別人容易有苦衷,不方便對不熟的人說的;別人可能有強硬立場的,談起來容易起爭執的。
4. 人能夠集中精力“聽事情”的單位,每單位大概只有十五分鐘,每十五分鐘,講清一件事就可以了。一場演講,或者一集節目能讓人記住三件事,已經是非常好的內容。剩下的時間,你就是逗他們開心,勾起他們的興趣,調查他們的星座等等(閑話,扯淡,八卦,你問我答)。
5. 人說話,往往是“語帶保留”或者“話中帶話”,可以問一些問題,努力去把握線索。
有關被動交談:
1. 應對邀約,如果自己不吃某個菜系,可以這么說:
“喔,那我吃飽再去餐廳跟你們會合,因為我不吃日本料理。”或者“我來幫大家訂另外一家新開的泰國菜好不好?因為我不習慣吃日本料理。”把握態度:別人并不是為了伺候你而存在的。
2. 跟長輩在一起,要學會湊趣,調整自己的心態,懂得“以他人的樂趣為自己的樂趣”。既然是自己的長輩,這些是很輕松也能完成的事情。而且,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
3. 要保持談話的熱度,可以重復對方話里的詞,也可以問白目的問題,比較可能激發對方繼續說下去的問句,多半是“為什么”,“怎么會?”,“真的嘛?”,“我都不知道耶”,“那怎么辦”,“后來呢?”,“原來是這樣!”每個說話的人,都需要從聽話的哪一方收到鼓勵,才會放開來往下說。只要你的反應是一種鼓勵,不管對方是多有地位,多有深度的人,都會很受鼓舞,繼續往下說。
4. 碰到對方要求你和他站在一條線上的時候,并且愛憎分明,態度強硬,你可以讓對方盡情宣泄他的不滿。但你要控制一下,不要忘形地添油加醋,不要為了討好對方,就夸張地攻擊別人。(可以講一些跟他不滿的事情類似的事,就事論事)
5. 如果別人在訴苦,可以聽,可以給建議,但是不需要去宣稱自己懂他的苦(除非你真的經歷過一樣的事情)。因為他不會也不愿意覺得這種痛苦是“可替代的”。
6. 遇到爛話題,可以努力去轉移話題,也可以去擺脫這個人,通過嫁禍他人(介紹給其他人認識),或者通過“用空間換取時間”,往飲料桌或者事物桌邁進。不管怎么樣想擺脫,眼睛千萬不要露出冷淡的神色,怎樣都要表現出“等一下有機會再跟你好好聊”的熱情。因為不這樣就可能多擁有一個敵人,敵人是最恐怖的資產,擁有越多,你死得越快。
出現的狀況
1. 如果你不同意對方的時候,沒必要一定要對方認輸認錯,這對事情的進展沒什么幫助。你可以語帶保留,可以迂回地提醒,如果對方不是過于白目,應該聽得出你的立場。反過來,如果遇到了很強勢,非逼你認輸不可的人,如果認個輸不會傷害到你的原則,我就建議你一笑置之,把那個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這會顯得你度量很大,對方也會很樂意跟你進一步合作。
2. 遇到對方提起了一個你完全不想接的話題,不必急著要抵抗,而是輕巧地把對方熱衷的話題,連接到一個很生活的方向,就行了。
例如:對方提到足球,可以說“那你一定常常熬夜看球賽咯?”轉移到健康話題;“那你平時都下多大的注?”可以聊金錢觀;“那你看球賽的時候,你女朋友會不會抱怨啊?”可以聊感情,但是要小心
3. 如果你提出的話題卡住了,那就換話題。我知道有些話題你起了個頭,是希望問出個結果,但是卡住了就是卡住了,暫且丟開就不會手忙腳亂,有機會繞回來就可以了。你看電影里的殺手,每次忽然發現手槍里的子彈卡住了,或者射完沒有子彈了,就會改用拳腳進攻,很少堅持拿著已經沒有子彈的槍當武器去敲敵人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