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早,12月7日6時33分迎大雪節氣。
大雪,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干支歷亥月結束,子月開始。小雪節氣天已經很冷了,大雪節氣,自然冷上加冷。雪城今冬降雪少,入冬至今,只是意意思思地下了三兩場小輕雪,風吹吹就沒痕跡了。象模象樣的雪至今沒有。
雖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民諺,和我們這里也不搭界。腌菜早是一兩個月前的事情,腌肉么,該是南方人的特權,東北人家沒有這個傳統。早先年沒冰箱,到了十冬臘月殺豬的時候,直接扔雪地里就凍上了,用不著腌制了保存。沒有被臘肉養過的胃腸,也并不都接受臘肉的滋味,偶爾一嘗還好,若說喜歡,似乎還有距離。
古人分大雪為三候:一候鹖旦(hé dàn)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禮記·月令》記:“﹝仲冬之月﹞鹖旦不鳴。”鄭玄注:“鹖旦,求旦之鳥也。”師曠的鳥類志《禽經》有記:“鹖,毅鳥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鬬死方休,古人取為勇士,冠名可知矣,”師曠夸贊此鳥有俠義氣,遇同類被襲擊,能夠拚死相救。因為鹖旦的俠義性格,曹植、王粲都寫賦頌揚它。晉郭璞在《方言》中又稱其為寒號蟲。但今天科學定義的寒號鳥學名叫復齒鼯鼠,是哺乳動物。真不知道郭老先生的寒號蟲究竟是哪一種鳥了。小時還學過一篇寒號鳥的故事,印跡太深,對這種鳥的印象不大好,雖然不知故事里的寒號鳥是哪一種,但對寒號鳥的舊印象應該改改了。
大雪節氣,長夜漫漫,寒號鳥都不叫了,看來冬天的嚴寒真的來了。
冬天雖然四野肅殺,但也只是肉眼所見的表象。在肉眼看不到的所在,永恒的生命流轉不息……
《呂氏春秋·仲冬紀》:“冰益壯,地始坼,鹖旦不鳴,虎始交。”萬獸之王的虎在最寒冷的時節開始繁衍新的生命。季節與季節各有區別,而生命因生生不息而永恒。
《呂氏春秋·仲冬紀》還記:“蕓始生,荔挺出,”許慎《說文》解釋說:“荔似蒲而小,根可為刷”。大雪第三侯,蕓草與荔都開始萌生新芽,意味著有陽氣開始萌動。在寒冷的冰雪之下也有陽氣暖意微微翕動,生命無處不在,生機也無處不在。
有時候,需要的只是一顆等待、忍耐、堅守、相信的心。
大雪節氣自是寒冷,而萬物,自有向陽生長向上生長的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