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烏塔》這篇文章,我陷入了沉思。這個德國的小姑娘的所作所為,深深地震撼了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她實踐得多么到位呀!
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小姑娘烏塔,為了出國旅游,作了許多的準備,竟然用了三年的時間,:如設計了旅行路線,為了攢旅游費用,幫助父母做事,到餐館打工等,為了了解所到之處的風土人情,更是閱讀資料和書籍,為旅行做了充分的準備。她每到一地,就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在需要幫助的時候用著。每到一處,她還給家人郵寄賀卡,購紀念品。
同時,烏塔關心中國小朋友有沒有出去旅游的機會。文中的烏塔認為,父母愛孩子,就應讓他們單獨出門,親自出外去看一看等。從電視和書上看到的世界不夠真實,不夠精彩。這些,都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她們對生的好奇和熱愛。
我們作為父母的心肝寶貝,是不舍得讓我們一個人外出的。烏塔,她難道就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嗎?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為什么同意讓自己的孩子一個人獨自游歐洲呢?這是因為西方的教育方法與中國的教育方法的截然不同。他們還是愛孩子,可是他們的愛是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的好習慣,是讓孩子到社會里磨練,是讓孩子成為大自然里生命力頑強的小草,是讓孩子成為暴風雨里的雄鷹!而中國的父母,他們愛孩子是溺愛,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小王子,小公主,使孩子養成依賴思想,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兒,成為籠中之鳥!試問一下同學們,你愿意當溫室里的花兒還是大自然里的小草,愿意當籠中之鳥還是愿意當暴風雨里的雄鷹?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也想出去闖闖,我們也想到外邊的世界看看到底多美好!
親愛的父母,請你們放手吧,讓我們去外邊看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二者兼備的,我們不想死讀書,也不想讀死書,我想要去實踐書里的內容,去讓自己更有機會,去體驗社會,去適應社會,去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