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泡不知道,一泡嚇一跳啊!這老鼠屎還蠻好喝的!”
當我說出這句話時,就看見轉過頭來,鼓著兩只腮幫子,眼睛瞪得賊大賊大,同事那張驚訝而夸張的臉的,以及差點噴滿我臉的咖啡。我意識到他可能誤會了,于是趕忙解釋我指的是手中的苦蕎茶。
然后我就很高調的決定了,我以后要每天泡苦蕎喝。因為我發(fā)現(xiàn)那天上午,我很順利地喝了四杯水,要知道我以前可是一天連一杯水都喝不完的呢!
雖然有權威說,一個人每天至少要喝八杯水。多喝水多身體怎么怎么有益,對皮膚多么多么有助,對減肥多么多么有利……
當時的我也是信誓旦旦的說我要科學養(yǎng)生,每天至少八杯水,這樣子我的皮膚就能更加的吹彈可破;每天至少走一萬步,這樣子我的身材就能更加的魔鬼般完美;每天至少看完一本書,這樣子我的學識就能更加豐富……
可是結果咧?一杯水都喝不完!五千步都達不到!扉頁目錄都沒看完!真是大大地打臉啊!好尷尬哦!可是還是要保持吹牛逼時的驕傲!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某天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當年吹過的牛,發(fā)過的誓,扯過得慌都成了如今打臉的資本,那就靜下來好好反思一下,為什么聽了那么多大道理,定了那么多看似很小的目標,我卻依然無法養(yǎng)成好習慣?
其實當我們打雞血般地定下自己的宏偉目標時,就容易陷入“邊際效應遞減”法則的誤區(qū)。而這個“邊際效應遞減”,舉個栗子來說就是“看了維密秀,我覺得我必須得減肥了。然后立下巨志:每天慢跑一小時,仰臥起坐四組,每組50個,跳鄭多燕瘦身操四十分鐘,每晚不吃主食,只吃水果和蔬菜……立下目標的當晚,興致勃勃全部做完了。第二天,雖然全身酸痛,但還是強制自己做完了。第三天,開始懷疑對自己要求太嚴了,不想做,但是還是斷斷續(xù)續(xù)勉勉強強做完了。第四天,今天不太舒服,就減半完成吧。第五天,“哎呀,要不先看會兒韓劇再做吧。”一部劇看完,“太晚了,明天再把今天的補起來,今天就算了”……還沒堅持一周,計劃就流產了!
可能有人會反駁:每天八杯水的目標居然還能說太大了?我每天一桶水還嫌不夠呢!不好意思這位“水桶”先生/女士,請您讓一讓,我基本是一天連一杯水都喝不完的那類人群。您在這里將我和您相比,就好比王健林說他的一個小目標是先掙他一千個億,而窮困至只能睡橋洞下的乞討者說我的小目標是每天能有幾塊錢讓我吃飽飯。天底下的目標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但天底下的目標又都是不一樣的,起點不一樣、方向不一樣、難易度不一樣。目標的制定是要因人而異的!
我起點低,我就先從小目標開始做起。就如斯蒂芬?蓋斯,2013年1月1日,他雄心勃勃地許下每日健身的新年愿望,然而,他第一天就失敗了。對他來說,堅持30分鐘的訓練,就像登珠穆朗瑪峰一樣困難。
直到幾個月后,他突然靈光一閃,想到如果每天只要求自己做一個俯臥撐會怎樣?他馬上拿起墊子,擺好姿勢輕松地做了一個,然后發(fā)現(xiàn)并沒有那么痛苦。
整個2013年,他堅持要求自己每天完成一個俯臥撐,有時候快睡了突然想起還沒完成一個俯臥撐的任務,于是馬上趴下來完成一個再睡覺。兩年后,他收獲了夢寐以求的身材。
他的例子告訴我們,如果你想養(yǎng)成一個新習慣或者完成一件大工程,可以將目標先縮減成隨時可以完成,且做起來毫不費力的小目標。例如,我最開始的目標是每天喝八杯水,我可以將它縮減成每天一杯水或一口水;每天走一萬步縮減成每天走一千步或100步;每天看完一本書縮減成每天看一章節(jié)或一頁……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學壞容易,學好難!”我們生來就體會到了這一點:養(yǎng)成大家都公認的好習慣好難啊,因為好習慣意味著要克制、控制內心破壞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的沖動。但是如果我們制定的目標足夠小,小到不可思議,那么我們的潛意識就不會覺得受到了控制,也不會害怕開始,也因為足夠小,邊際效應遞減的速度就足夠慢,也因此就能避免陷入“邊際效應遞減”法則。
所以,不要一開始就用力過猛。學會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每天堅持,并且這個目標即使在你最忙碌的狀態(tài)下也能完成,同時為了避免對這個目標養(yǎng)成情感的淡化,我們可以在完成后要適度獎勵自己,當然獎勵自己時也要遵循“邊際效應遞減”法則,否則盲目獎勵也會使目標養(yǎng)成毀于一旦。
當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如果自己哪一天沒有完成目標,就像一天不刷牙,嘴里就不舒服一樣,那么恭喜你,你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