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聽說動漫這個詞的時候,內心是毫無波瀾的,因為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直到我看到了日本動漫,之后有一個疑問就一直環繞在我的腦中?這個疑惑或許很多人都有過,那就是歐美和日本的動畫片和中國本土制作的動畫片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日本的動畫片稱為動漫?國產動畫片真的這么不堪嗎?直到最近,我終于明白了這其中最大的不同?日本的動漫之所以稱為動漫,主要是由于日本的此類影視作品,主要是由漫畫和繪本改編而來的。而且無論是針對低齡觀眾還是全部觀眾制作的動漫,都一定程度上還原生活,在保證有趣形式的基礎上,講述生活的道理。
而跟日本動漫一樣,歐美的動畫片也基本遵循這一模式。因此,他們跟國產動畫片的區別除了國產動畫片不是以漫畫為底本制作的之外,還在于定位問題。國產動畫片的定位就是針對低齡觀眾,加入一些吸引低齡觀眾的元素,從而獲取關注度,在進行統一的品牌營銷和商業生產。雖然,現在國產動漫正在萌芽中發展,但是整體的動畫制作模式卻依然沒有改變。
盡管如此,中國的動畫片依然出了不少優秀作品。比如最早形成動畫片系列的《藍貓淘氣三千問》和最近制作出來的《喜洋洋與灰太狼》。尤其是《喜洋洋與灰太狼》這部動畫片的普及率超過了電視上播出的所有動畫片,一躍成為低齡觀眾喜歡的動畫片之一。(當然,還有一個是《熊出沒》)能取得這種成功,與制作方的某些成功的制作理念息息相關。
首先是故事的童話性,這部動畫片講述的是一個帶有童話性質的故事。在長時間處于空白狀態的動畫片制作中,突然涌現出這樣一部作品,自然使得人們眼前一亮,取得轟動的效果也絲毫不奇怪。其次,這部動畫片設置的人物也具有趣味性,而這種趣味性完全符合了當代低齡觀眾的接受水平,與受眾群產生了共性,從而取得了受眾群的一致認可,這也是這部動畫片系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但是隨著這些因素不斷的向前推進,這一系列的動畫片(包括電影)也不斷的被人所詬病。但是,這是無法避免的,因為在這部動畫片不斷更新過程中所展現的問題,實際上還是國產動畫片的制作理念問題。
這種理念的錯誤,歸根結底就是定位錯誤。國產動畫片的制作理念是定位在講一系列幼稚故事的,這一系列幼稚故事既無頭(是一些破碎的橋段的連接。)也沒有精神(故事述說到一定階段,就開始流于重復和類型化),最重要的是國產動畫輕松了低齡觀眾的訴求。
這個問題其實是限制國產動畫片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從《喜洋洋與灰太狼》這部動畫片中其實也可以看到。這部動畫片中,經常以過時的笑料,強行的說教和一定程度的故作有趣來取悅觀眾。但是觀眾的審美品味是不斷進步的,因此這種模式是長久不了的,只要有其他優秀作品進來。這部作品就終將被拋棄。
所以,從這部動畫片中我們既可以看到國產動畫片中成功的理念,也可以看到他的局限性。但是,可喜的是,無論是國產動畫片還是國產動漫都意識到了這些問題,所以他們也在不斷探求中進步。也希望以后的電視中在也不會只有一種模式的動畫片了,當然這也需要所有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