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這一段短片對于許多像我這么大年紀的小朋友(哈哈哈哈……)來說是不是特別熟悉呢,沒錯這就是曾經很火熱的動漫類節目《動漫驛站》的Ending,當然這一個短片是網友們根據記憶重制的,里面一幕幕經典的動畫場景是不是能喚起大家對于童年的記憶呢。
不過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這里面的動畫片大多數都是日本動畫,對于80后來說,小時候最深刻的記憶就是放學之后一路飛奔跑回家看動畫片的場景了,我小時候最愛看的是……
(編輯:今天的主題是國產動畫!!)
啊,哈,對啊,國產動畫……
說起國產動畫,我們也算是遇上了好時候。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中國動畫藝術最為繁榮昌盛的年代,那時的中國動畫經歷了一個令中華民族驕傲的時代。從《大鬧天宮》到《哪咤鬧海》,從《牧笛》到《小蝌蚪找媽媽》,從《三個和尚》到《黑貓警長》,從戛納電影節到柏林電影節,從倫敦到開羅,從瑞士到法國……三十年間,我國45部國產動畫作品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中,先后73次獲獎。
當時的國際評論界把這一時期的中國動畫稱作——“中國學派”。
我們知道,現在的亞洲動畫市場基本上被日本壟斷,但是想當年日本的動畫大師們也曾經將中國動畫界視為偶像。創作出不朽名作《鐵臂阿童木》的手冢治蟲被稱為日本“漫畫之神”,他來到中國訪問時第一個要求,就是拜訪中國動畫導演萬籟鳴。而現在聲譽全球的動畫大師宮崎駿,則對中國漫畫家張光宇很是推崇。
如果要用一部作品來代表中國動畫曾經經歷過的輝煌,那這部作品一定是《大鬧天宮》。
《大鬧天宮》巧妙融合了多種中國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在繪畫手法上以國畫為基礎,并使用了當時世界先進的色彩蒙太奇變化手法,不但完美體現了民族特色,也能吸收世界先進理念,有評論家在評價這部作品的畫面風格時稱其為:丹青靈韻,水墨精神。
在人物塑造上,《大鬧天宮》則廣泛借鑒了京劇的表達方式,不僅在形象上有著突出的臉譜特征,對話和配樂也有著京劇的特征和韻味。
《大鬧天宮》被公認為是中國動畫的巔峰,大家猜猜,這部動畫完成于哪一年?
正確答案是1961年。距今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了,但是問大家這個問題的目的并不僅僅是想讓大家感受到這個時間的跨度,你猜猜那個時候日本動畫的發展是什么樣子?
我只告訴你一件事情:日本現代動畫的開山鼻祖是《鐵臂阿童木》,這部動畫片開播于1963年。
當然,說《大鬧天宮》是中國動畫輝煌的頂峰不代表我們只有這一部經典作品。要說中國對于世界動畫產業的貢獻,還有一部動畫片不能不提,那就是《小蝌蚪找媽媽》。
相信大部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孩子們都會對這部動畫耳熟能詳,雖然劇情并不復雜,但是它渾然天成的畫面和輕靈悠遠的意境給所有觀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小蝌蚪找媽媽》是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其中的小動物造型取自繪畫大師齊白石筆下,一上映便轟動世界。
水墨動畫片以中國水墨畫技法作為人物造型和環境空間造型的表現手段,用水墨在宣紙上的渲染,創造出優美靈動的角色,豪放壯麗的背景,以及充滿詩意的筆調,充分體現了中國畫意境深遠的古典美學。
在30年的時間里,上海美影廠共攝制了四部水墨動畫片。從這部最著名的《小蝌蚪找媽媽》到同樣譽滿天下的《牧笛》,從采用了新技術新標準的《鹿鈴》,再到現場作畫現場拍攝的《山水情》,每一部都有所創新,有所前進。
那么,《小蝌蚪找媽媽》是哪一年的作品呢?
同樣是1961年。
這一年是中國動畫史上真真正正的黃金之年。
七十年代末,中國急需一場酣暢淋漓的春風一掃之前的陰霾,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第一部大型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誕生了。
作為中國動畫的第二座高峰,《哪吒鬧海》成功地擺脫了原著《封神演義》中的黑暗色彩,塑造了一個如夢似幻的童話世界。電影中的色彩運用堪稱出神入化,人物塑造也極富神采。
在影片結尾,哪咤長袖飄飄,白衣若雪,在暗如黑夜的暴風雨中橫劍自刎。作品以深沉的意境和深刻的隱喻,構筑起了獨具匠心的內在縱深。然而,這樣的悲壯謝幕,卻也成為了中國“全齡化”動畫作品的絕筆。
自此以后,中國動畫走上了低齡和商業的道路。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僵化的體制和商業化浪潮所帶來的內外交困中,中國動畫進入了輝煌的末期,但仍有木偶動畫《阿凡提的故事》和剪紙動畫《葫蘆兄弟》等佳作問世。但這一時期的作品和《大鬧天宮》的時代相比,無論是創新性還是制作投入都大不如前。
這部《葫蘆兄弟》在八零后心中也算得上是一代經典,但不可否認的是,作品里也存在人物形象雷同,肢體動作僵硬,沒有面部表情變化等諸多硬傷。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動畫產業有了突飛猛進的變遷,1994年美國推出了動畫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獅子王》,全球累計票房9.87億美元,正式宣告動畫電影開始重新回到成年人的世界。1995年日本動畫史上的里程碑《新世紀福音戰士》在東京電視臺首播,用革命性的意識流手法和大量宗教、哲學意象,在日本社會掀起了現象級的巨大回響與沖擊。
這個時候的中國動畫作品有什么呢?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和僅僅播了5集就消失不見的《黑貓警長》。
當然,中國的動畫制作者們一直在試圖奮起直追。1999年,已經十年沒有看到國產動畫佳作產生的觀眾們被一部配音陣容大牌云集的動畫電影吸引到了影院里,這部電影就是《寶蓮燈》。
盡管這部動畫創新不多,盡管模仿的痕跡很明顯,盡管大多數觀眾的興趣點在于明星和歌曲,但無論怎樣,已經對國產動畫失望10年的動畫愛好者們有理由相信自己看到了一線生機,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寶蓮燈》重啟了中國國產動畫片的復興之旅。
2008年,香港著名動作片導演林超賢帶來了香港知名漫畫家馬榮成的經典漫畫《風云》改編作品《風云決》。《風云決》突破了國產動畫長期以來的“低齡化”定位,把中國動畫藝術從教育功能中解脫了出來,將動畫電影定位成商業類型片,擴大了創作視野和題材選擇。但同時,這部動畫在畫面和造型上拋棄了傳統的中國文化元素,以日本動畫為模板,卻無法達到日本動畫的高水準,最終以2900萬人民幣的票房收官,票房尚可,口碑不佳。
正在中國動漫仿佛面臨山窮水盡之時,2009年,一部FLASH動畫電影《喜羊羊大電影之牛氣沖天》上映,以600萬元的成本獲得了8621萬元的票房。2014年,《熊出沒大電影之奪寶熊兵》更是刷新了當時中國動畫最高票房,2.47億!一時風光無限。
但與此同時,無論是業界還是觀眾,對國產動畫產業的發展都彌漫著一股悲觀情緒。因為很顯然,這樣與藝術完全背道而馳的商業奇跡并不是大家所期待的未來。
這時的中國動畫期待著能有一部口碑和票房雙贏的動畫作品能夠給觀眾和市場注射一針強心劑。此時,《大圣歸來》悄然上映了。
一開始并沒有很多人注意到這部又在繼續炒著《西游記》冷飯的3D動畫電影,最開始被吸引進電影院的觀眾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看到了主題曲《從前的我》的MV。但是之后的幾周里,一開始只局限在粉絲群中的良好口碑開始快速發酵,被2015年暑期檔的大批爛片搞得灰頭土臉的觀眾們為了這部“誠意之作”掀起了“報復性”的觀影熱潮,最終成本1.3億元的《大圣歸來》上映62天收獲9.56億元票房,成為中國內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
《大圣歸來》的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明顯的一點是它畫面風格和人物造型設計上回歸了中國傳統美學,再故事上采用了好萊塢的經典結構,貫穿多變宏大的場景,真正使中國動畫在商業類型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最為重要的是,《大圣歸來》成功地將“我們在認真寫故事”這樣的誠意傳達給了觀眾,使這樣一個并不完美的作品取得了超乎想像的成功,而這背后實際蘊藏的,其實是觀眾們對于中國動畫產業的期冀與祝愿。
那么,《大圣歸來》究竟是一個輝煌的開端,還是曇花一現呢?這個問題只有藝術家們手中的作品能夠回答。2016年4月18日,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召開定檔發布會,宣布這部曾經承載這大家無比厚望的動畫終于將在今年的7月8日正式上映了。
2008年,一部無聲的十分鐘動畫片段在網絡上悄然走紅,驚為天人的畫面,濃郁的中國風氣息,以及古典夢幻的人設,使這一份期待變成了一株根植在所有國產動漫迷們心中的夢。
沒想到,這一夢直到現在。
實際上,從2004年梁旋、張春這兩位造夢者決定將他們神奇的大魚夢境動畫化以來,一轉眼已經過去了十二年。
當年期待過這部曾經被稱為“國產動畫的希望”的動畫短片的小伙伴們,現在,恐怕大多已經結婚生子了吧。
終于,這一天要到了,你還在期待么?
最后,我們一起來聽一下電影《大魚·海棠》印象曲——《大魚》。
好啦,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了。如果喜歡的話就分享出去讓伙伴們看到吧。我是霜寒烈日,下周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