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現象級游戲《絕地求生:大逃殺》(簡稱《絕地求生》)席卷全球,該游戲的創意總監近日表示,其銷量突破了2000萬份。
《絕地求生》是一款玩法直白簡潔的“大逃殺”類游戲,每局游戲有100名玩家參與,玩家被投放到孤島上進行對抗,最終生存的玩家僅有一人,幸存玩家屏幕上會出現一行字:“Winner Winner,Chicken Dinner”,直接翻譯過來就是“大吉大利,晚上吃雞”,因此這類游戲也被稱作“吃雞”游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騰訊、網易、小米等大廠已紛紛入局“吃雞”,至少開發了5款手游產品。
為何大家都在開發手游?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許戀戀和筆者進行了一番交流。
愚以為:
其一是國內玩家目前高度聚集于手游。
由于《絕地求生》并沒有國服版本,技術水平低帶來的外掛泛濫加上最低98元的售價讓國內不少希望“吃雞”的玩家與之絕緣。而端游既有,而國內游戲玩家此刻高度聚集于手游領域,故,無論從差異化競爭來說,還是籠絡有吃雞欲望的手游玩家們為目標,開發手游也是最佳途徑。
其二是開發手游相對簡易。
本質上來說,“大逃殺”只是一個玩法上的創新,常規的FPS游戲要改成這一模式,并不太難,而手游開發較之PC上的客戶端網游,要更加短平快一些,且從拿下版號的角度上來說,手游過審的速度往往較快。故,蹭熱點需夠快,在手游上收割一批用戶,同時也可能聚集足夠粉絲,在之后的版本升級中,不斷改進玩法。
同時,10月27日,游戲工委發布了《對“大逃殺”類游戲總局業務主管部門的基本態度》一文,文中指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業務主管部門已經注意到《絕地求生:大逃殺》游戲,對于“大逃殺”這類鼓勵殺戮、尤其單純以殺死其他游戲玩家扮演的角色為手段實現最終目的的游戲,總局明確持有否定態度,將難以獲得出版運營許可。游戲工委則建議國內游戲企業不宜安排研發、引進此類游戲,電競、直播等平臺也不應為此類游戲提供宣傳、推廣等服務。
對此,愚以為:
以國內游戲廠商一貫的狡黠和擦邊球故智,問題不大。
大逃殺游戲的價值觀主要受到電影《大逃殺》的影響,其無原則的殺戮和對人心黑暗面的各種呈現,使得整個價值觀呈現出暗黑色和扭曲。“吃雞”游戲和以往的FPS游戲,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只有一個活著,如果不附帶大逃殺這樣的價值觀進去,比如無原則的殺戮,并沒有多少影響。
早前有游戲用“軍事演習”來做擦邊球,將“大逃殺”的概念被摒棄,以空降競技、競技射擊等名詞取而代之。本身就是對這種價值取向問題的一種合理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