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特別是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很多人下班后,不是上網打游戲,就是抱著手機聊天刷屏,直到晚上12點,也不愿睡覺。
這種晝夜顛倒的生活方式,不僅損害了身體,也影響了第二天的起床,長期以往,生活和工作沒有進步,更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
其實,不妨換一種思維和生活方式,每天早起1小時,完成一天中重要的事情,晚上再適當娛樂休閑,豈不是學習、工作和生活都不誤嗎?
01 早起比晚睡更可怕
前段時間,因為經常晚睡,早上鬧鐘響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賴床起不來,但仍要強打著精神去上班。白天萎靡不振,大腦昏昏沉沉,工作效率極其低下,頭發也逐漸稀疏。
必須得改變自己,先從早起開始。
每晚10:30準時洗漱就寢,早起時間也從原來8點提前到了7點。起床后,鍛煉半個小時,然后學習、看書、寫作,感覺一整天能量滿滿,工作效率也提升不少。
早起,正在讓我的生活和工作發生改變。
實際上,縱觀社會和歷史,很多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習慣。
80多歲高齡的李嘉誠,不管頭一天晚上睡多晚,第二天早上6點準時起床;
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每天3點就起床工作;
蘋果CEO蒂姆?庫克,每天早上5點起床到健身房鍛煉;
我國文學家梁實秋,習慣于早上4:30起床;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堅持早上4點起床寫作,數十年如一日......
暢銷書作家弘丹老師,也是一位堅持早起的人,每天6點準時起床寫作和工作,5年內時間出版了3本書,全網學員10萬+。
國外曾有學者專門研究了成功人士,得出:99%的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習慣。
如果你還堅持晚睡而不早起,那你這一天的時間將會非常緊張,除了正常的學習、工作之外,剩下提升自我的時間可能不多。
早起,相對延長了一天的時間維度,讓時間變得可控。
你會帶有更好的心情,用更多的時間處理其他的事情。
每天早起1小時,輕松生活、工作一整天。
所以,早起比晚睡更可怕,當別人還在睡夢中,你已經前行了一大步。
02 早起不是偽勤奮
古語云:一日之計在于晨。
早晨的時間,沒有任何人和事情的打擾,這段時間完全屬于自己,由自己掌控、支配。
同時,早上還是一天中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大腦完全處于放空狀態,此時最清醒也最有創造性,正適合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比如學習、讀書、寫作等。
如果你是上班族,利用早起的時間,學習一下專業知識,你將收獲工作上的進步;
如果你是寶媽奶爸,在早上小孩熟睡之際,開啟閱讀寫作之路,你將收獲內在的成長;
如果你是運動達人,趁太陽初升空氣清新,練習瑜伽或跑步,你將收獲更加健康的身體。
你還可以思考當天的工作、制定工作計劃,或者寫個晨間日記,又或者做一頓健康的早餐,為一天的工作提供能量基礎。
只要是你認為值得做或是喜歡的事情,都可以在早起后的1小時內去進行、去完成。
早起更多是的一種獨處和定力,一分一秒皆黃金,需要你真正地投入到學習、閱讀、寫作等狀態中去,它拒絕一切手機、電視等可能影響我們的帶有干擾性的東西。
早起,不是偽勤奮;果真那樣,何必早起?
03 早起要有生活目標
南懷瑾說過,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早起,不是一種慵懶的生活方式。
早起需要高度自律。
最困難時當屬冬季,當早上掀開溫暖的被窩的一剎那,支撐的不僅有我們的意志力,還有我們的目標和理想。
對于初學寫作者來說,可能會時刻警醒自己:“如果不早點起床,今天的學習、閱讀和寫作任務很可能沒有時間完成了!你愿意這樣過一輩子嗎?”
而當你按時學習了課程、提交了作業、完成了日更,你會有一種帶有自我肯定的喜悅感,你將發現原來自己也是一個非常富有的人,至少在時間的占有和利用上,已經和那些優秀的、成功的人士跑在了同一時間點上。
早起也需要早睡。
用早起倒逼早睡,你會成為一個作息科學、生活規律、勤奮有作為的人。
堅持21天,你將討厭晚睡,而逐漸養成早起的習慣。
堅持半年,你將擁有更加健康的體魄、更加充沛的精力、更加敏捷的思維、更加果敢的行動力。
堅持一年,你的改變會讓你都驚訝。
早起,可能更偏愛于那些敬仰時間,對學習、生活、工作和人生有所追求的人。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如果你已經開始早起,那祝賀你,你正在人生的康莊大道上奔跑;
如果你習慣于晚睡,不妨調整一下生物鐘,嘗試著做一只“早起鳥”,或許慢慢地,你會愛上早起。
每天早起1小時,人生將有另一種可能。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