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Store:簡單地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2006 年讀的大學,本科畢業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美文學系;追隨了這個專業的大部分規律,研究生的時候到了悉尼喝了兩年洋墨水,讀的是麥考瑞大學的同聲傳譯系。
讀書期間就一直致力于賺錢,從未停歇,回國后做了半年職業同聲傳譯后轉行到互聯網,在在線教育的大浪潮下到了 YY 教育,后來 YY 教育的情況大家也清楚,于是陰差陽錯,自帶幸運光環地到了網易。
MindStore:你正在做的產品是什么?
通俗來講,網易菠蘿是一款面向 90 后的 2.5 次元短視頻平臺。
目前,網易菠蘿已經簽下了暴走工作室,糗事百科,陳翔六點半,大力金剛,凹凸君說,口水三國等 IP,覆蓋了搞笑、網劇、動畫、萌寵、美食、游戲、二次元等類別。
與此同時,菠蘿菌也非常注重于一些中小 IP 的扶持。通過與 IP 內容深度合作,借助網易本身的資源,打造更專業更垂直的內容品牌,讓中小 IP 可持續性發展創造更多優質內容。
針對一些 PGC?用戶,菠蘿菌提供給他們申請開通直播的權限,相當于直播節目。如果效果好,他們也可以在異步的儲存里找到直播的異步視頻,進行簡單的剪輯,讓圈粉變得更簡單。在頁面設計用戶體驗方面,網易菠蘿也一如既往的秉承了網易的優良設計,頁面簡潔卻不失個性。
MindStore:目前,產品的發展狀況如何?
網易菠蘿于今年 5 月 12 日正式上線,在剛剛結束不久的 ChinaJoy 上完成了我們的首秀。
現在,網易菠蘿注冊用戶已經超過了 10 萬,立志于打造專為年輕人提供的“廁所讀物”,產品也已經逐步成熟,正在不斷開闊挖掘新的內容,已經覆蓋超過 170 個以上的 IP。近日,我們和網易漫畫聯合推出的《殺手古德》動畫也已經在各大平臺發行上線。
MindStore:你從什么時候開始創業?
說起來的話,在國外留學期間就和同學倒騰了不少小生意。但嚴格意義上的創業都算不上,即便包括現在的網易菠蘿,也是大公司的內部創業。
內部創業和浮沉于創業江湖的 CEO 們的區別在于,我們成功的幾率更小,跑偏的可能性更大。看似大公司有平臺,有資金,但大部分的內部創業都被強壓在 KPI 之下,以及所謂的項目負責人并沒有絕對領導權。
幸運的是,網易菠蘿尚未出現以上情況,公司對我們還是給予時間,提供資源,寄予厚望的。這可能也是因為我們身處網易的緣故吧, 不是公司不差錢,是老板有遠見有耐性。
MindStore:你之前做過什么牛逼的事兒?
大學念的是英美文學專業,進校就想著怎么利用自身優勢變現,于是 19 歲就登上了新東方的講師舞臺,開始我的高薪兼職生涯,如果當時有點存錢意識不亂揮霍的話,估計大學畢業已經可以交一套首付了;
留學的時候,到了悉尼的第三天就找到高于普通留學生 50% 的兼職講師工作,留學到了第二年,成功混入新南威爾士州法院,做法庭同傳,也接待過國內到訪澳大利亞的各種大佬和官員;
但真要說發自內心覺得自己最牛逼的點,我覺得是成功轉行了吧,從同傳轉到互聯網教育,再從教育轉到了泛娛樂,不說自己有多厲害,起碼站穩了腳跟。
我 20 多歲出頭的時候,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隨著閱歷的增長才發現,真正牛逼的人,是自己低調地做著厲害的事兒,卻高調地裝著“逗比”,正向地生活,云淡風輕。
MindStore:從創業到現在,最心驚肉跳的一次經歷是?
大概是 YY/100 教育當時快要大改制的時候。
那是我第一次經歷互聯網項目面臨改動/結項,這擱在其他領域,就叫掛了,倒閉。
當時還是覺得很可惜,有一種起了個大早,趕了場晚集的惋惜心態。當時看著項目里面的人一個個離職的離職,轉崗的轉崗,要知道這些都算是當時的業界大牛們。
但到了今天再看看這些前同事 們,離開了 YY 之后開始大放異彩,或許很多時候,人們欠缺的真的就是一個讓自己下定決心的契機吧。
MindStore:平時工作當中,你靈感一般從哪兒來?
90% 的靈感,都是和我先生討論的時候得來的。
我們平時的一個生活常態對話,就是探討一些我們感興趣的商業模式:比如昨天叫外賣的時候,發現常叫的外賣連鎖店將其打包盒和餐具做了大幅度升級,我們倆就開腦洞想是不是人家要開始做外送電商市場了,延伸到如果他們做外送電商,優勢在哪,問題在哪,是不是可行,消費者為何要為此買單。
或許只能說,我們夫妻倆的興趣點在這里吧(笑)。
注:文中數據不做投資參考;未備注圖片來自嘉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