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的眾籌圍觀者多而參與者少?2011年7月,國內第一個眾籌平臺點名時間正式上線,標志著眾籌進入中國市場,到如今發展了幾年時間,然而眾籌并沒有像國外市場那么火爆。顯然眾籌進入中國是水土不服的,具體而言還是因為中國如今的社會嚴重缺失誠信,就好比一個老人跌倒了也沒人上前攙扶。所以陌生人又如何會幫助陌生人實現夢想,而且會懷疑是不是騙錢的圈套。在這個尷尬的境地下,中國式眾籌能否有破解之道?公益眾籌也許是一種方法,無論在哪個國家和地區,公益都是具有號召力的,也具有安全性。眾籌的公開透明可以將慈善項目辦得更好,而立足于社會公益的慈善項目,比個人夢想更容易接受和傳播。(渡老師,是否還有其他辦法解決信用危機下中國眾籌的境地?)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