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將迎來“五四”運動104周年,建團101周年。
五四青年節,是我國獨有的一個節日。何謂青年?不僅有少年人鮮衣怒馬的意氣,還多了一份成年人該有的鏗鏘有力的擔當。
?01
由來和意義
五四青年節源于歷史上有名的五四運動,也就是1919年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運動,當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直接引發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愛國主義運動。
同時五四運動也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重要的轉折點,在我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雖然五四青年節源于1919年的五四運動,但是五四青年節并不是設立于1919年,而是設立于1949年,1949年我國政務院開始正式宣布將每年的五月四日設定為“中國青年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五四青年節。
?02
共青團團史介紹
回首百年征程,道阻且長,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一段難忘的歲月,尤其是這個世紀初葉的歷史,更是令每個中華熱血兒女刻骨銘心。在那時,八個國家的侵略軍肆虐京城的屈辱以及隨之而來的亡國滅種的危機沉重地壓在中國人的心頭。雖然1911年的辛亥革命曾經給危機四伏的中國帶來了一絲光亮,但是很快就被軍閥混戰的硝煙所淹沒。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只能背負著三座大山,在漫漫的長夜中,蹣跚行進。
十月革命的炮聲,讓中國人民看到了光明;馬克思主義的傳入,使中國人民獲得了新的思想武裝。伴隨著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活動,中國青年以前所未有的姿態,站在了時代斗爭的前沿。
1919年5月4日,天安門前的吶喊震驚了神州大地,趙家樓的大火照亮了世界東方的天際。伴隨歷史新時期的到來,中國社會舞臺上開始奏響激越的青春旋律。
1920年8月,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工人階級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在這個黨的早期組織的籌建過程中,共產黨的發起人李大釗、陳獨秀等人就對發展中國青年運動、在青年中培養和挑選預備黨員的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因此,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一成立,陳獨秀便指派小組內最年輕的成員俞秀松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8月22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由俞秀松、施存統等8人正式發起建立。
繼上海青年團早期組織成立之后,1920年秋至1921年春,北京、武漢、廣州、長沙等地的革命青年分別在李大釗、董必武、譚平山、毛澤東等人的領導下,也在當地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早期組織,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馬克思主義觀點和黨的各種主張,大力推進中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開展。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就立即研究了在各地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青年團,并且將它作為黨的預備學校的問題,派出了許多黨員去加強對各地團的早期組織的領導工作。
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市東園隆重開幕。大會共開了6天,舉行了8次會議,于5月10日勝利閉幕。會議完成了青年團的創建工作,通過了團的《綱領》和《章程》,并且一致決議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加入青年共產國際。至此,中國的青年團組織實現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完全統一,中國青年運動從此有了自己的核心。
大革命的浪潮洶涌澎湃,革命形勢迅速發展,時代又賦予了青年團新的莊嚴使命。為了不辜負時代的重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于1925年1月26日至30日在上海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會議發表了《大會宣言》。在這個《宣言》中,青年團鄭重宣告:我們決議不再使用“以前那種不甚合當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名稱”,青年團正式更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縱觀歷史,注目今朝,我們的共青團無愧于中國青年先進組織的光榮稱號,無愧于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無愧于我們的祖國,無愧于我們的人民,乃是忠于黨、忠于人民,為我國青年所擁護和愛戴的革命組織。
?03
當代青年人應如何作為
104年前,
中國有一群青年,
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
像一道閃電劃破夜空,
給社會帶去了新希望,
名之“新青年”。
他們敢于為真理和正義而戰,
挺起脊梁,朝氣蓬勃,
不畏黑暗,勇敢發聲。
104年后,
他們的精神傳承著,
也激勵著新一代的青年人,
一批又一批的青年,
成為民族的希望與脊梁,
他們發憤圖強,
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為理想而奮斗。
正如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寫道: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立身于中國百年之未有的大變局中,作為當代新青年,我們要持續發揚五四精神,培養愛國情懷,做好本職工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奮斗;要練就過硬本領,在學習中增長專業知識、錘煉堅毅品格,為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