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來不及好好感受高三過后的輕松,我們就被拋進了一個碩大的校園,這是一個全新的環境。是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老師嘴中的“上了大學就輕松”的生活。如同愛麗絲夢游仙境般,處處充滿著驚奇,我們興奮的翻看著新生入學手冊,輾轉于眼花繚亂的社團、學生會之間,突然發現自己不再和所有的同學分享一個名為“高考”的目標,那些一直督促我們學習的聲音漸漸變得模糊……隨之而來的是沒有固定的教室,沒有斗嘴的同桌,甚至沒有固定的老師,當初管教我們這群孫猴子的緊箍咒失效了,美名其曰“修得正果”。
記得初入大學,我懷著一種“我是大學生”的自豪感,感覺全世界都向我敞開了懷抱,我似乎看到青春、激情、夢想、追求這些匯集著美好的字眼在向我揮手。沒有了高考的壓力,我不用再為了成績而殫精竭慮,周圍口口相傳著: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我跟隨著潮流,奔波在各種社團之間。很多時候感覺一些課空有理論,沒有用武之地,于是給自己找了一個理直氣壯逃課的理由。慢慢地發現,生活沒有了重心,初入大學的雄心壯志被逐漸消磨。
反觀身邊大部分人對大學的態度,我看到了兩者的差別:有人將大學作為被高考奴役后的一處世外桃源,不用上課,沒有作業,也是一個變相的“婚介所”;也有人把大學作為一個躍向更高平臺的起跳點,他們繼續在題海中遨游,早早成為考研、考證、出國、國考等大軍中的一員。我突然意識到,大學不再有人提醒我們學習并不意味著不需要學習。
大學更重要的是自學。這與高中是截然不同的。在大學中,你可以更加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時間。你可以擺脫那個擾你清夢的早自習,也不用為了完成作業熬夜到天亮。當然你也可以在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向床頭時,穿梭在小樹林里練習口語,坐在圖書館里欣賞自己喜歡的作品。對于必修課,你可以選擇跟著老師的節奏按部就班地學,也可以考前兩三天開夜車突擊,完全取決于你自己。針對選修課,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決定學什么。
你會發現,老師上課最常說的話就是:”同學們感興趣自己下去學習”、”這章我們不講了,同學們課后自己看…..”;你會發現,大學的圖書館比高中的寬敞了很多,天文地理,哲學科技,醫農食理等等,各種各樣的藏書為學習提供了各種便利的條件。同樣你會發現,在世界變得寬敞的同時,也變得雜亂、充滿誘惑。沒有人會再牽著你的手告訴你如何踏入陽光大道,哪里風景最美,哪里險象環生,哪里不值得停留。無窮的挑戰與機遇需要自己去嘗試、學習和總結。
大學四年就這么長,你成為了時間這把殺豬刀真正的主人。李開復先生在給大學生回信中寫道:大學是人生中最關鍵的階段。從大學第一天入學起,你就應當對大學四年有個正確的認識和規劃,為了更好的享受大學的時光,為了在大學畢業后找到一份自己最喜愛的工作,每一個進入大學校園的學生都應該掌握七項學習:學習自修之道,基礎知識、融會貫通、積極主動、掌握時間、為人處世、興趣培養。大學不再有老師耳提面命,學會自主學習,是我們必備技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