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把保險公司的那些銷售術語放上來,真是哭笑不得,之前看的一本書了解到,在一九八幾年的時候,在當時的時候都是博士生研究生去學習,當時的氛圍還是很好的,沒有像現在那樣,銷售也是非常的專業,但是發展到后來,保險公司不斷的增多,而且發展模式向郵政快遞一樣要鋪到每個點上去,就需要大量的銷售人員,大量打大爺大媽加入到其中來,在一個算一個,保險發展到現在,由于其運營模式是“洗腦”模式,就是召集一批能“吹牛X”的人,給一群人洗腦,畫大餅,叫做會議經營,真可笑,在講的時候讓你感覺只要你現在做3年以后你就是百萬富翁,在某一家還做得非常的好(我個人并不看好這種模式,下篇講個人看法)
反感的術語
保險銷售人員,在銷售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保險銷售的就是契約,二契約呈現的模式就是幾張紙,只需要你簽名就可以,感覺還是明星的感覺,扯遠了,回到主題,業務員銷售的時候強調自己的保險公司是世界五百強,我們的股東是什么等等,但是事實是這和你賣保險有什么關系,就比如,馬云創造了神奇的阿里巴巴,天天拿出來講這和我們個人又有什么關系,和這張保單有什么關系,純屬胡扯;
舉例
我打個比方,甲集團有1萬億的資金,想開了一家保險公司,保險法規定,最低注冊資本2億可以開一家保險公司,國家批準開了,但是由于經營不好,第三年保險公司全部賠光了,而且后面還有100億的壞資產,這家保險公司對于甲集團而言就是壞資產,甲集團完全可以不注資,向保監會申請合并,那么甲集團最多虧2個億,那么在銷售的時候天天吹甲集團怎么樣怎么樣又有什么用,當然,這些知識那些業務員估計也不知道,畢竟他們要單子來謀生。
那么要購買大公司的保險嗎?
這個看個人,舉個例子大家就懂了,大家去買手機,假設各個渠道的貨都是全新的正品,一個是離自己家4小時路程的旗艦店,一個是離家里10分鐘的小的手機代理店,售后服務全是由專門的店面維護,請問你理性購買在哪里,有人講我就在家附近買就好了,正好還認識,有人說我正好到旗艦店周圍逛逛街,順便買一個。
保險也是這樣,同質化非常嚴重,